最近一段時間,我過著極其“自由”的生活,這種自由的狀態,卻帶給我許多的不自由。
你可能覺得怎么前后矛盾呢?
的確,人往往就是這樣,舒服的日子過得越久,便覺得生活逐漸失去了意義,沒有意義的生活還要怎么生活下去?
自從生病之后,我放下了所有,過上了同齡人不該有的生活,時間久了,便迷失了方向,總想著有所改變,但行動力卻總想著在偷懶,是因為自己失去了目標,或者說對目標的意識度還不夠清晰,以至于做什么事都半途而廢。就好比,一直都告訴自己要早起,早起多么的美好,早起可以做很多有意義的事,諸如運動、拉伸、冥想、看書、寫作、化妝、出門擁抱清晨第一縷陽光等等。
但是當第二天早上,醒來時感到腦殼巨沉重時,那種不清醒感迫使自己陷入了一陣又一陣的昏睡之中,久而久之,原本可以早起兩小時,卻在昏睡當中度過,等到再意識到要起床時,說得不好聽那就是太陽曬到屁股了。
于是,一天都帶著沒有早起,早起失敗的罪惡感度過,一整天也都覺得頹廢而無意義,做什么事都感覺沒勁,這都是由于第一件事早起失敗造成的惡性循環。
今天在看《認知覺醒》我才清晰的理解了我為什么會反復出現這樣的情況,為什么總是半途而廢,為什么我的毅力如此脆弱,為什么想改變自己如此困難,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
書中作者提到,行動力不足的真正原因是選擇模糊。
所謂選擇模糊,就是我們在面對眾多可能性時無法做出清晰、明確的選擇。
這樣的情況很常見,比如當你心中有很多欲望、腦中有很多頭緒,或者擁有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時,你就會進入“既想做這個,又想做那個;既可以做這個,又可以做那個”的狀態,就像自己始終站在十字路口,卻不知道該往哪里去,從而使自己陷入一種不確定性之中。
而我現在的狀態就是如此,在一種不確定性之中生活著,表面上看起來我擁有大量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我卻陷入了既想做這個,又想做那個,今天想到一個目標或想法,明天又有新的想法。所以我沒辦法堅持一以貫之的態度,去做好一件事。因為我想做的太多了,而當想的多,但是沒有清晰的目標,并且沒有給自己規劃清晰的執行方案和反思機制時,最終的結果,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只能想到哪兒是哪兒。就像俗話所說,腳踩西瓜皮,滑到哪兒是哪兒。
在我終于清晰了自己做不到的根本原因之后,該如何讓自己做到,我有了一些想法,那就是必須給自己制定清晰可見的目標。
人活著的每一天,要是沒了目標,真的猶如在黑夜中行走,毫無方向感,內心深處還有些害怕,而目標就像是黑夜中的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前行的路。
接下來我的目標有以下幾個方面:
1.早起
要做到早起,首先要早睡,每天晚上10:30必須躺下閉眼進入睡眠狀態。
其次就是晚上的睡眠質量,給自己創造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有助于提升睡眠質量,這樣也就不會第二天醒來感到頭昏腦脹的。
最后,盡量自然醒,晚上不拉窗簾,第二天憑借日光讓自己清醒過來,比鬧鐘吵醒的效果好一百倍哦。
讓早起成為一種習慣,讓早起融入自己的生命中。
早起的定義目前的目標是不能晚于7點起床,最好在6點起。
2.運動
我的運動終極目標是希望提升肺活量,同時保持好的身材。
圍繞這個目標,我每天鍛煉之前,必要先進行10分鐘左右拉伸活動。
每天鍛煉時間
主要是在早上6:30-7:30以室外有氧運動為主,晚上19:00-20:00以室內力量訓練為主,可以輔助一些體操瑜伽練習。
以上僅為根據目前狀態制定的目標,以后也會根據自己的空閑時間作出調整,但是終極目標鍛煉提升自己,是絕不會改變的!
因為,生命在于運動?。ighting!
3.寫作
我的寫作終極目標是日更達到1000天,我相信到了那一天,我的寫作水平至少番了好幾倍,包括我的思維能力,邏輯表達能力。
因此,只需要每天堅持寫就好,內容就從自己每一天的感想,反思,看書心得出發去寫,也當是記錄自己成長的點滴了。
每天晚上10:30之前寫完日更睡覺。
可能早起寫作不適合我,因為我晚上的想法和靈感往往更多,晚上寫作效率也會更高。通過日更,去尋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的寫作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