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你分享的這本書叫《如何高效學習》,它的作者斯科特.揚是一名超級學霸。他是美國麻省理工的高材生。他主修商業,卻能在一年內挑戰完成4年計算機33門課程的學習,閑暇時還能抽空學習動漫設計,音樂作曲等,生活豐富多彩。斯科特養說他平常觀察到,有些同學跟他一樣學習時會注重知識間的關聯學習,而有些同學就只會死記硬背。這兩者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差別好大。
《如何高效學習》這本書介紹的就是作者斯科特楊總結的學習心得,學霸之所以那么厲害不是因為智商高,而是他們有一套不一樣的高效學習法:整體性學習法。
我今天想給大家講的是:
1.什么是整體性學習法?
2.我們在學習中如何運用這套方法,高效學習?
-------------
我們先來說說第一點,什么是整體性學習法?
整體性學習法不同于反復記憶的機械式學習,它強調知識是一個整體,學科之間的界限并不那么分明,要善于挖掘知識間的關聯性,通過已知的知識來幫助理解和記憶新知識。整體性學習法有幾個要素。
首先,學科內的知識要有條理清晰的知識結構。作者打了個有趣的比喻。他把學習一門知識當成在腦子里建造一座城市。每一個知識點就是城市里的建筑。如果這個城市規劃良好,城市內交通四通八達,井然有序,那么在城市里通行就特別順暢。也就是說如果你所學的一門學科或知識像這座城市一樣結構清晰,邏輯有條理的話,那就能快速掌握。
還有,不同的知識間要深度關聯。這就好比一座城市不能是孤島。否則缺少與外界溝通,很容易就被遺棄。這座城市最好要像北京上海那樣,不僅跟周邊城市有高速公路、鐵路等連接,還跟世界各地的城市有飛機直達。這樣的城市有交流才更有活力。所以說,不同的知識之間要關聯,關聯得越多,我們對知識的理解就越深刻,應用就越靈活。
還有,要善于將已知的事物提煉成知識模型,幫助理解未知的事物。學習新知識就好比開疆擴土大建城市,怎樣才能又快又好呢?完全從到無有一磚一瓦的建造肯定非常慢。我們可以不斷積累各種建筑模型,例如摩天大廈的模型、廣場的模型等等,然后根據城市規劃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模型稍微改造后來建,這樣才能又快又好。這個不斷積累的建筑模型就是我們提煉的知識模型,它可以來自我們日常非常熟悉的生活經驗。也可以是我們擅長的某一領域的知識。比如說,有人問愛因斯坦相對論是什么?愛因斯坦說,你坐在美女身邊一個小時,好像只有幾分鐘。而如果你夏天時火爐旁烤一分鐘,你都感覺度日如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