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亂七八糟的一年,特別忙碌卻沒什么可以記錄。我把生活過成了“只有眼前的茍且,并沒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如果豆瓣可以用當年看過的書、電影、聽過的音樂編制一個指數代表文藝值,我的文藝值肯定如同M1一樣不斷創新低,且看不到好轉的起色。我問我同事我有啥好寫的,她說:我有兩個兒子,一個聰明,一個活潑,都非??蓯邸?/p>
沒錯,我的人設是主任和餡餅的媽,也叫中年職場二寶媽。姚晨在一個訪談里提到這種人物的尬與惑。對于我來說,尬是天天有,惑倒是沒啥。我們小人物不如明星選擇多,是必須既要帶娃又要工作的,所以一邊加班一邊刷攝像頭看看娃們在干啥,偶爾隔空獅吼一下刷個存在感,是生活的常態。
年度事件:我覺得這輩子的事情基本上都沒有驚喜和驚訝。除了,我生了兩個兒子。我的第一個兒子是我懷的第四個,我的第二個兒子是第五個,他是天上掉下來的,我給他取名:餡餅。餡餅改變了我對人的認知,我以為所有的小孩都應該像主任那樣,最喜歡的人是爸爸媽媽,但是餡餅并不是,不管他哥哥怎么欺負他,他還是很賤的眼光永遠聚焦在哥哥身上。也許這就是手足,也有可能小孩子天生就是勢力的,一把就抓住了家里的權威牢牢不放。
年度劇集:《了不起的麥瑟兒夫人》(第一季),《suits》第一季,《權利的游戲》(第一季)
年度電影:《簡愛》《羅曼蒂克消亡史》《至暗時刻》《碟中諜6》《三塊廣告牌》《你好、之華》
年度書籍:我應該今年一本書都沒有看完,除了繪本。幾乎看完的大概就是達里奧的《原則》,但是也并沒有看完。我打算去買黃佟佟的《我必親手重建我的生活》,我肯定能一天看完。
年度詞匯:討好型人格。在竇文濤的新節目《圓桌派》里第一次聽蔣方舟說到這個詞的時候恍然大悟,這不說的就是我嘛。
年度物質:雖然房子車子是攀比之物,但很感謝我室友為了表彰“生了兩個娃還在努力工作的老婆”,給我買了輛好看的寶馬530開車上下班,我每天花80元停車費,更不知道我的工資幾年才能買的起我的車,但我真的覺得擠地鐵上下班是嚴重影響工作情緒的,而且我真的覺得寶馬從駕駛感是真的是很好開。
年度廣播:我是各大音頻APP視頻APP的年度付費聽眾觀眾。每天早上,我先開著車帶著主任去上學,路上聽《凱叔講故事》,送完他我上班的路上聽《每天聽見吳曉波》。最近我花了200大洋聽了高曉松的《曉年鑒》,奇怪他免費做節目的時候我沒怎么聽,付費了我反倒興致盎然。當然我最愛的節目依舊是竇文濤的《圓桌派》。
年度最囧事件:我屬于那種很少接送兒子去幼兒園的媽媽,所以在產假期間勇敢的當了回志愿者,去幼兒園講故事,我講了最簡單的龜兔賽跑,為此我還買了25個烏龜和兔子的指套送給班級里的同學們。哪曉得最后老師讓小朋友們評選哪個媽媽故事講的最好,我只得了三票榮膺全班最后一名,兒子回家跟我說你得票最少。。。還好他的年紀還沒到“你以后不要到班級里給我出丑”的地步。
年度遺憾:室友問我明年結婚15周年想要什么禮物,我回答他了兩個字:女兒。他崩潰了,第二天問我是開玩笑還是真的想。我是真的想,但我知道我再生一個也估計是兒子。所以女兒是一輩子的遺憾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