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孜孜不倦讀自己喜歡的書,挺好的。這樣的書肯定讓孩子感受到愉悅,愉悅是最好的動力。尊重孩子這種愉悅,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讀讀。二三四年級孩子讀得越多越好,大量的愉快的閱讀會讓孩子的腦細胞產生更多的鏈接,孩子的感受會更加細膩,閱讀時也不必字字指讀。
2.《格林童話》和《安徒生童話》不一樣,《格林童話》是民間傳說性質,實際上是聽的,聽爺爺奶奶講述的。孩子不喜歡看書,如果你覺得好,可以讀給孩子或者用聽書軟件放給孩子聽。(《格林童話》流傳比較廣,以后在語文學習中也許會涉及到一些典型的人物或事件。)
3.《安徒生童話》是個人創作童話,有著安徒生個人奮斗的投影,對兒童深深的愛與祝福,所以,我們最近在細讀。另外,安徒生童話的人物和事件也是世界文化的典型形象,學習安徒生很有意義。
4.那么,一些好的書,孩子們不喜歡讀,我們可以做適當引導,講解一些冷僻詞匯,降低難度,解除時代背景等等之類的障礙,如果能進行一些探討,那么孩子們的閱讀品質會慢慢提升。
5.今天為止,我們讀完了《丑小鴨》,周末請和孩子討論:
①既然是天鵝蛋,丑小鴨在養雞場長大后肯定也是天鵝,那它為什么要離開鴨媽媽,繼而又離開老太婆的家?他明明知道外面隨時都有獵人打獵、嚴寒這樣威脅的??!
②同樣是被嘲笑,丑小鴨為什么情愿被天鵝嘲笑甚至愿意被它們弄死呢?
③你覺得丑小鴨后來成為天鵝是自然而然的,還是努力而成的?
(小朋友回答得準確不準確不要緊,關鍵要讓小朋友進入思考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