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能力一:怎樣用系統能力給人提供確定性
每個人的自然呈現都是系統能力的結果,比如一個人好的身材,其實是長期自律的結果;一個人得體而有美感的著裝,其實是長期的審美陶冶的產物;一個人的神情和談吐,其實是學識和性情的產物。所以一個人很自然地展現的一切,是層層疊加、長期積累的系統能力的產物。
我們生產一個打孔機,用戶要的是這個嗎?其實用戶不需要一臺打孔機,用戶需要的是墻上有一個洞。以用戶得到這個孔為目的去提供服務,而不是想著我要做一個打孔機,然后賣出去,這就是產品和服務的區別。持續地提供用戶可以依賴的確定性,這個是關鍵。不要想著你要做一個產品改變世界,而是想想你能為用戶提供什么樣的服務。
所以當你準備做一個產品的時候,你可以把ATM機這個最簡單的產品拿出來對照一下:
第一,你的產品在“點線面體”的什么位置?
第二,你提供的是一個什么樣的確定性?
第三,為了保證確定性的穩定提供,你需要的系統能力都要包括哪些環節?你有足夠的資本和能力來支撐所有的環節嗎?
系統能力二:系統效率—小米的效率革命
企業是社會效率分工的產物,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互聯網時代企業比拼,其實是效率的比拼
做產品是建設一套系統能力,提供并保障確定性,而效率則是這個系統能力的一個核心指標。
產品的新需求、用戶的變化、流量的變化,這三個時代級的紅利一起撐起了小米手機。所以小米只用了三年時間,在三大紅利的共同推動下,做到了中國第一、全球前三。這個也很好地闡釋了,“點線面體”的戰略選擇有多重要。
系統能力三:迭代
判斷產品經理水平的依據:第一個產品版本能不能設計得功能簡單,直指人心。產品復雜是因為產品經理的不自信,只能從附加功能中找心理安慰。產品設計應該找到內核,小步快迭代,而不是憋大招。
一個產品、一家公司、一個城市都是迭代的產物;你自己的人生也是迭代的產物。你現在處于哪個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選擇如何迭代。從一個好的內核開始,做好一次次微小的迭代,就能成就你的產品、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