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表線的起點在足底。足底的腱膜非常厚,彈性差,韌性好。
2.足底有七條腱束,大腳趾對應兩個腱束,小腳趾對應兩個腱束,其余三趾分別各對應一個腱束。
3.肌肉緊張包括拉長的緊張和縮短的緊張。
4.足有三個滑輪:足底腳后跟,外踝和內踝。
5.腰椎前凸,骨盆必會前傾。腰和骨盆是一個聯合體,腰發生變化,骨盆必然發生變化,反之也成立。
6.步態學,足跟著地時,讓足跟的外側先著地,再讓腳的外側著地,然后腳趾分別著地,大腳趾最后著地。
7.分趾拉伸法
8.本體感覺:振動覺,位置覺,觸覺(精細)
9.按摩足底時一定要重視腓骨長短肌和脛骨后肌。腓骨長短肌在小腿的正外側。腓骨短肌在第5腳趾的腳掌骨,腓骨長肌在第1腳趾骨的根部,即大腳趾根部,脛骨后肌很深,在第1腳趾的根部再往后側一點。
10.暖場運動4個
11.放松小腿三頭肌很重要,它需要去刺激小腿三頭肌和跟腱交接的地方。
12.足跟相當于踝關節的膝蓋骨(即髕骨)
13.懸吊骨盆的四塊肌肉:豎脊肌,腹直肌,股直肌和腘繩肌。骨盆前傾時緊張的肌肉是豎脊肌和股直肌,骨盆后傾時緊張的肌肉是腘繩肌和腹直肌縮短型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