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的深秋,稻盛和夫在京都的圓福寺出家。
一個寒冷的清晨,他挨家挨戶地化緣。
路徑一個公園時,一位清理垃圾的老婦人叫住他,硬塞給他500日元。
這位老人看上去并不富裕,卻慈眉善目,身體健朗。
稻盛和夫感慨道:
如果每個人都擁有這樣的利他心,命運一定會朝更好的方向轉變。
這句話,讓我想起了曹德旺年輕時的一段往事。
當年,曹德旺因為做買賣欠下了一屁股債。
為了還債,他跑去工地建水庫,可剛干了沒幾天,工地失火,全線停工。
工人們爭著向負責人要工資,而曹德旺卻只想幫工地渡過難關。
他自告奮勇去修板車,一天干下來臟的不像人樣。
等領導想起他,已是幾個月之后了,其他工人早就拿著賠償款回家過年了。
然而,看似吃了虧的曹德旺,卻撿了個“大便宜”。
單位不僅給了他高于別人三倍的補償金,還幫他解決了生意上的難題。
其實,我們常說的人際交往,本質上是一種價值交換。
你愿意為別人撐傘遮雨,別人才愿意為你鋪路架橋。
你只掃門前雪,那別人也不會管你的瓦上霜。
知乎上有人問:成年人世界里有哪些潛規則?
有個回答一針見血:
你怎樣對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你,這是黃金定律!
別人怎樣對你,你就怎樣對別人,這是白金法則!
行走世間,所有的利他,本質上都是利己。
分則兩敗,合則兩立。與其彼此為難,不如互相成全。
畢竟,狹路相逢,共存者勝。
傾聽幸福
源自《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