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看起來和前面看的內容有不一樣的感受,雖然都是正面管教,內容也是一樣的,但是每看一節,再結合自己的育兒經歷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也明白了為什么學習同樣的知識會有不同的輸出,原因在于每個人理解的廣度和深度有所差異。
了解你的孩子
很多時候我們和父母溝通,他們都會說,孩子一直是我照顧,所以我很了解他,但是當問道一些深層次的問題時,他們卻回答不了,我們說了解孩子不是現在自己的角度了解,用自己的價值觀,期望,夢想來判斷和認識孩子的感受,我們需要努力的理解和尊重孩子的觀點,尊重她的選擇,他的希望,他的夢想自己他的價值觀,相信孩子能夠從人生的挑戰性中學習和成長為優秀的人。
學會和孩子一起在錯誤中前行,讓孩子學會愿意為自己做的事情承擔責任,,知道犯錯并不意味自己壞或者不優秀,并且犯了錯誤要進可能的彌補,在無法彌補的時候要盡量道歉,今天下午我想我應該給寶寶道歉,因為我誤解了他,承認,和好解決問題,往往我們前面兩點做的很好,后面卻做的不好,沒有把解決問題當做根本。
我一直在想昨天早上孩子為什么就不遠收起桌子上的玩具,我感到很憤怒很沮喪,覺得自己好失敗,其實我們已經陷入了權利之爭,她希望自己主宰選擇,而不是聽我的命令。
至少迄今我還沒有感覺失望或者厭惡或者無助大多數時候孩子都是希望得到更多關注,或者引發權利之爭,所以特別時光一定要堅持。感受孩子的感受,你不喜歡媽媽控制你,命令你,所以你反抗,那我們一起想想這個問題可以怎么解決,我想這樣說寶寶一定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