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最后一個習慣,不斷更新。
? ? ? ? 在未讀書中內容之前,我覺得它就是PDCA,看過之后發現不止如此,柯維博士把不斷更新上升到了人生自我修養的層次。前幾個習慣都是人生磨礪的基礎,基礎打牢了我們才能夠更好的向人生理想中的高峰不斷去攀登。
? ? ?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都懂得的道理,但把它和個人習慣相關鍵起來確實是我沒想到的。如書中所說,工作本身是不能給我們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的,掌握了工作技能才能利于不敗之地。但“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這些至理名言我覺得更像是失意人生的自我安慰,所以不能單純的把掌握了七個習慣看成是獲得生存技能的本錢,要明白它只是一種工具,會用不代表著用的好,用的好也不一定代表著會成功,人生總有成敗,七個習慣只是表象,成熟的心性才重要。
? ? ? ? 中國人都喜歡圓滿,最后這個習慣“不斷更新”把前六個都圈了起來,不知道柯維博士是否是為了迎合中國人的喜好。如果把七個習慣當作是一個團隊的話,那前六個就是組員,第七個就是組長,組長是必須要把所有組員有效統一起來,把大家團結成一個整體,這樣才能最大效果的發揮團隊的力量。組長即是領導人也是粘合劑,更是平衡閥,它要發揮每個人的特長,彌補每個人的不足,不斷更新團隊的作戰計劃與方向,始終保證向前的大方向不產生偏移。
? ? ? ?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永恒不變的真理),人類無論再高等,他還是一種生物,他必然存在著生老病死,就像我的座右銘“我活,且只能活一次”一樣,我們任何行為的基礎都是:活著的、我們的這個個體??赡苡腥藭f“有些偉人死后還在影響著眾生”,我的理解是影響眾生的不是他,而是他變成了一種工具,被其它活著的人拿來影響你而已。
? ? ? ? 有些跑題了,回到書中,柯維博士提到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四個層面,他把身體層面放在了第一位。
? ? ? ? 看完這個大漏斗我在想的是:“可否直線上升呢?”,答案應該是不能。我爬過一次泰山,當時就體會到了小時候書中講的挑山工走“Z”字型路線確實會省力一些,所以我們不能直來直往,一是我們的體力能力不允許,二是沒有任何人能保證一帆風順不犯錯。而且走螺旋即可以保證穩步上升,同時也能保證我們的影響圈范圍不斷擴大。
? ? ? ? 自此,七個習慣寫完了,書也看完了。目前為止我確信這不是影響我一生的書,但它會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為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有用的素材,我想這就夠了,足夠了,畢竟之前看過的很多書連名字都沒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