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PIXIU小品文
? ? ? 楊貴妃(719—756),名玉環(huán),道號太真,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后妃,宮廷音樂家、舞蹈家,與西施、王昭君、貂蟬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她性格婉順,姿質(zhì)豐艷,擅歌舞,通音律,琵琶彈的極好。16歲嫁給壽王李瑁(玄宗的第十八子)為妃,23歲出家做了女道士,27歲被唐玄宗冊封為貴妃,儀同皇后。
? ? ? 她有著“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美麗容貌,也受到了“三千寵愛在一身”的嬌寵恩待,同時也給楊家族人帶來了“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的巨大榮耀。然而,安史之亂爆發(fā)半年后,楊貴妃便以紅顏禍國的罪名被賜死,一代佳人38歲香消玉殞。
? ? ? 楊玉環(huán)原本是玄宗的兒媳,結(jié)果成了玄宗的妃子,原來的丈夫李瑁還得叫她“母后”。事情是怎么走到這一步的?楊貴妃為什么會被賜死?她是一個令人同情的悲劇人物,還是紅顏禍水,死有余辜?有人傳說她并沒有死,逃到了日本,日本著名影星三山口百慧曾經(jīng)宣稱她本人就是楊貴妃的后裔,這是事實嗎?
? ? ? 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走進大唐盛世,走進王覺仁的著作《血腥的盛唐》講述的故事里,一起看看楊貴妃的一生。
一、天生麗質(zhì)
楊貴妃,名玉環(huán),亦稱玉奴、玉娘,公元719年6月22日(開元七年,農(nóng)歷六月初一)生于一個古老而有名望的大家族--弘農(nóng)楊氏。
? ? ? 弘農(nóng)楊氏,居住在今天的陜西省華陰縣,是一個綿延了近千年的名門世家。這個家族從漢朝起就十分興旺,后輩們代代有人入朝當官,出了許多大人物,就連晉武帝司馬炎的兩位皇后都是楊家女兒,所以民間有“天下楊氏出弘農(nóng),弘農(nóng)楊氏遍天下”之說,到隋末唐初這個家族衰敗了。
? ? ? 楊貴妃這一支很早就遷到了河?xùn)|蒲州(今山西永濟)。她的高祖父楊汪,和隋文帝楊堅是同宗,很受楊堅器重,當過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國家人事部的一把手),受封戴國公。隋末大亂時,楊汪作為隋朝舊臣,被李世民所殺,他的后人就逐漸沒落了。
? ? ? 楊貴妃的父親名叫楊玄琰,當過蜀州(今四川崇州)司戶,屬于一個從七品的基層官員,負責(zé)民政工作。楊玉環(huán)的童年就是在四川度過的。
? ? ? 楊玉環(huán)10歲時,父母雙亡,她被寄養(yǎng)在了洛陽的三叔家里,由三叔楊玄璬(jiǎo)撫養(yǎng)長大。楊玄璬也是個從七品的小官,當時擔(dān)任著河南府士曹參軍,負責(zé)河津治理、橋梁營造等事務(wù)。
? ? ? 意外的家庭變故,本來是一種不幸,可對楊玉環(huán)來說反而成了一種幸運。為什么?因為她從此離開了山高皇帝遠的四川,來到了大唐帝國的第二大政治中心—東都洛陽。
? ? ? 千萬不要小瞧當時的洛陽。它是一個蜚聲中外的大都市,人口上了百萬,繁華至極。楊廣曾經(jīng)把隋朝的都城遷至洛陽,大興土木;武則天曾在這里登基稱帝,叱咤天下;李白和杜甫曾經(jīng)在這里醉笑天津橋,詩酒論芳華……河洛文明歷史悠久,各國使者紛紛來訪,中國的飲食、茶道、詩歌、書法、漢服、建筑形制風(fēng)靡四海,日本甚至仿照洛陽城營建了一個京都。
? ? ? 在洛陽,楊玉環(huán)不僅受到了都市環(huán)境的熏陶,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且有了被選入宮的機會。否則,她可能一輩子就呆在了四川,當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
成年后,楊玉環(huán)出落的非常美,既有閉月羞花之貌,更是才藝雙馨。她的美可以歸納為五個方面:第一、顏值高。楊玉環(huán)天生麗質(zhì),姿質(zhì)豐艷,與漢代趙飛燕的窈窕美不同,她流露出來的是一種膚色白皙、細嫩可親的豐腴之美。第二、品性好。她性格婉順,溫情脈脈,加之“回眸一笑百媚生”,誰見了都不禁要生出片片憐愛之情。第三、有才氣。她通音律,擅歌舞,會彈多種樂器。跳起《霓裳羽衣舞》來馳旋萬變,若天女散花,給人以一種說不出來的飄逸妙曼靈動之感。這種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非常稀見。第四、很聰明。史稱楊玉環(huán)“智算過人”,她不但能讀懂別人的心思,而且善謀劃,把方方面面的關(guān)系處理的很到位。五、有修養(yǎng)。她很有文化底蘊,還會寫詩,極有品位。
? ? ? ? 總之,楊玉環(huán)的美不僅是外在的,更是從骨子里散發(fā)出來的一種無言的內(nèi)在之美。她像一株出水的芙容,含嬌帶露,清新脫俗;又像一枝初生的牡丹,雍容生香,風(fēng)姿難掩。所有這一切,正是她將來能被選入宮中的過硬條件,也是日后讓唐玄宗深深迷醉、“從此君王不早朝”的核心原因。
我們知道,古代有一個美人叫羅敷。她走到外面,瞬間能傾倒路人一大片,“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冢▃ī)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qiào)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趕路的人看見羅敷,會放下?lián)右贿呣壑殻贿呑⒁曋I倌陚円娏肆_敷,都要摘下帽子,露出自己的帕頭,顯得更帥氣。耕地的人忘了耕地,鋤地的人忘了鋤地。回家后相互責(zé)怪埋怨,這都是因為看羅敷造成的。
? ? ? 相信楊玉環(huán)走到哪里,哪里也是一片驚嘆,人們的回頭率并不會比羅敷差。這么一個內(nèi)外兼修的美人,長大后會花落誰家呢,或者說她應(yīng)該嫁一個什么樣的夫君呢?
楊玉環(huán)16歲那一年,因為參加了一場婚禮,從此改變了自己的一生,也改變了本已沒落的楊氏家族的命運。
二、壽王妃
735年(開元二十三年)7月,楊玉環(huán)跟著三叔參加了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的婚禮。
壽王李瑁一見到16歲的楊玉環(huán),便欽慕不已,在玉環(huán)渾身散發(fā)出的魅力熏染下,馬上就受不了了,央求武恵妃說:“兒臣想把這個姑娘娶回家。她長得如此絕色,又是望族之后,聽說還很有才氣。母親大人,您要盡快替我向父皇求情啊!”
李瑁是誰?他是玄宗李隆基的第十八個兒子,初名李清。李隆基和武惠妃前面生的兩個兒子都夭折了,所以李清一出生就被送出宮,送到了李隆基的大哥—寧王李范的府里撫育。李清長大后被接回宮,封為壽王,后來改名為李瑁。
武惠妃(699-737)是武則天的侄孫女、武攸止的女兒,名叫妥娘,說來她還是玄宗的表妹。武攸止早逝,武則天就把這個侄孫女帶進了宮,一手教導(dǎo)帶大。妥娘15歲時,做了玄宗皇帝的婕妤(正三品的嬪妃),26歲受封為恵妃(正一品)。她長得十分標致,性情乖巧又善于逢迎,所以很快就成了李隆基最寵愛的妃子。前面說的咸宜公主就是她的女兒,李瑁就是咸宜公主的弟弟。
當時,武惠妃在朝野的勢力很大,她一直想為兒子李瑁謀求太子之位,但苦于沒有機會只能等。如今,李瑁相中了才貌絕世的楊玉環(huán),想娶她為妻,這有什么不能的?兒子要什么,媽就滿足你。
玄宗也對這個兒媳非常滿意,當即下詔冊立16歲的楊玉環(huán)為壽王妃。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沒事的時候不要老是宅在家,一定要多多外出參加婚禮。
婚后,李瑁和楊玉環(huán)很恩愛,在世人眼里他們還是郎才女貌的一對。據(jù)記載,武惠妃的幾個兒女都長得相當標致,由此可以猜想,李瑁也應(yīng)該是一個相貌堂堂、玉樹臨風(fēng)的美男子。
然而,婚后短短5年,這一對讓人艷羨的佳偶就被活生生地拆散了,而將他們拆散并且橫刀奪愛的那個人,竟然是楊玉環(huán)的公公—大唐天子李隆基。后來,這個兒媳不僅變成了公公最愛的女人,而且二人還將演繹出一場轟轟烈烈、曠世千古的愛情傳奇。
? ? ? 事情為什么會走到這一步?這一切需要從武惠妃之死說起。
楊玉環(huán)嫁入帝王家之際,正是武惠妃一手策劃幫兒子李瑁爭奪太子之位越來越激烈的時候。當時的太子名叫李瑛,非武惠妃所生。他已經(jīng)被立為太子22年,始終無法繼位。于是武惠妃萌生出一個愿望:“假如李瑛被廢掉,就會輪到我的兒子李瑁當太子了,那樣的話我還用擔(dān)心自己的地位不保嗎?”
這個想法很快得到了奸相李林甫的迎合。武惠妃和李林甫馬上勾結(jié)在一起,設(shè)下一個計謀。
公元737年4月的一天夜里,武惠妃急召太子李瑛進宮,秘報說:“宮里有刺客,快來救駕!”李瑛毫不猶豫,帶著兩個小弟鄂王李瑤、光王李琚(jū),抄起兵器就往宮里跑。生怕去晚了,玄宗和母后被害。與此同時,武惠妃又向玄宗緊急報告說:“陛下,大事不好了,太子李瑛企圖發(fā)動政變,還帶了2個王子,現(xiàn)在他們已經(jīng)帶兵入宮了。”
唐玄宗當初就是通過兵變奪權(quán),當上皇帝的。聽武惠妃一說,他馬上起了警覺,“難道李瑛當太子22年,等著急了,現(xiàn)在就想取代我,親自當皇帝”。玄宗旋即召集禁軍把“三個逆子”統(tǒng)統(tǒng)拿下,廢為庶人,不久又在同一天全部賜死。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庶人案”。
武惠妃的奸計得逞了,按她的預(yù)料,李瑛死后就該輪到她的兒子李瑁當太子。然而,她沒能如愿,因為玄宗隨后就把忠王李玙(后來的唐肅宗李亨)改立為太子。
? ? ? ? 李瑛三兄弟受到陷害,同一天被殺后,武惠妃病了。因為驚嚇過度,加之心里有鬼,良心不安,從此一病不起。每天晚上,她都夢見李瑛、李瑤、李琚三個惡鬼纏身,披頭散發(fā),又哭又鬧前來索命。8個月后,武惠妃39歲病逝。
就這樣,武惠妃受玄宗恩寵24年的輝煌史結(jié)束,李瑁的太子夢也隨之破了產(chǎn)。
事情到這里,原本該過去了。李瑁當不上太子,楊玉環(huán)成不了太子妃,可他們的生活并不受影響,依舊可以像普天下的所有夫妻一樣,長相廝守,白頭偕老。
然而,就在這時,命運之神卻跟他們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楊玉環(huán)絕對不會料到,她婆婆的死給她公公造成的感情創(chuàng)傷,最終竟要由她這個兒媳去撫慰;而壽王李瑁當然更不會料到,他剛剛失去母親,馬上又將失去妻子,而且這個妻子居然一轉(zhuǎn)眼就變成了他父皇的“娘子”,從而匪夷所思地成了他的“后媽”……
武惠妃病世后,玄宗像丟了魂一樣,終日無精打采,飯吃不香,覺睡不好,連朝政也懶得管了。雖說后宮有嬪妃上千,要說稱心如意的、能夠知疼知熱體量他的,竟然一個也沒有。也就是說,此刻沒有任何一個女人能馬上頂上去,去填補玄宗傷痛的心靈。
見玄宗整天郁郁寡歡,高力士知道皇帝的痛處,他需要的是一個女人,必須是一個在后宮之外更出色的女人,于是上奏說:“壽王妃姿質(zhì)天挺,宜充掖廷,陛下何不召來一見?”? ?
19歲的楊玉環(huán)款款而來,玄宗頓時一掃愁云,把她留在了宮中。這一年,李隆基53歲。
此刻,我們不知道楊玉環(huán)的心情怎么樣,但她丈夫李瑁肯定氣壞了,卻又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為什么?因為公公喜歡上了兒媳,還要硬生生地從兒子手里奪走她,天下哪有這般事情!可事實就擺在面前,不接受又有什么辦法,誰讓他是至高無上、握有生殺大權(quán)的皇帝呢!壽王不敢反抗,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心愛的王妃,離自己越來越遠。
很快,楊玉環(huán)就成了玄宗皇帝心尖上的女人,受到的恩寵完全可以匹敵于逝去的婆婆武惠妃。
? ? ? ? 可玄宗面臨了一個很大的障礙:父親奪了兒子的嬌妻,還想讓她當自己的愛妃,豈不是失了倫常的丑事嗎?怎么辦?
玄宗絞盡腦汁終于想到一個完美的計劃:暗度陳倉。對,不能急,一定要暗度陳倉。
三、冊立貴妃
接下來,讓我們說說玄宗皇帝是如何分四步走,去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的。
(1)先讓楊玉環(huán)出家當?shù)劳?/b>
玄宗的母親竇太后已經(jīng)去世好多年了,正月初二是她的忌辰。就在741年(開元二十九年)這一天,玄宗以楊玉環(huán)“自愿”出家為由,頒下一道詔書《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宣布:“壽王妃楊氏,素以端懿(yī),作嬪藩國,雖居榮貴,每在精修。屬太后忌辰,永懷追福,以茲求度,雅志難違。用敦宏道之風(fēng),特遂由衷之請,宜度為女道士。”
詔書的大意是說,壽王妃楊氏品德非常好,一直想為去世多年的竇太后祈求冥福。值此太后忌辰之際,她自愿入觀為道,為皇太后追福。為了不違背她的這份孝心與懇求,現(xiàn)準許她做女道士。
就這樣,楊玉環(huán)23歲時正式離開壽王府,進入玄宗為她在大明宮特置的一座道觀里。她脫下華衣,披上道袍,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女道士,玄宗欽賜道號“太真”。
這意味著什么呢?變相宣布楊玉環(huán)和壽王李瑁解除了婚約,楊玉環(huán)的身份得到洗白,不再是玄宗的兒媳。在此后的10個月里,楊玉環(huán)便以這個掩人耳目的身份和玄宗在一起。
(2)公開秀愛,廣而告之。
這年11月,楊玉環(huán)隨玄宗來到驪山,在華清宮住了20多天,整天游山川、泡溫泉、秀恩愛、卿卿我我不分開。白居易在《長恨歌》里把這段經(jīng)歷描述為: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春寒料峭之時,皇帝御賜楊玉環(huán)到華清池沐浴。溫潤的泉水,把她的肌膚浸潤的猶如凝脂一般滑嫩。侍女們攙扶著貴妃走出池水,只見她宛若出水芙蓉,身軟無力,嬌美娉婷。剛剛得到皇帝的寵愛,她就這般嬌喘息息,妖嬈涔涔。
二人回到長安后,人們驀然發(fā)現(xiàn),就在不知不覺間,“楊太真”已經(jīng)脫了道袍,穿上華美的長裙,戴上昔日的金釵玉翠,和玄宗皇帝一起住進了興慶宮。
楊玉環(huán)的表面身份依舊是女道士,但宮里的人都跟著玄宗稱呼她為“娘子”,而這位娘子得到的待遇已經(jīng)和皇后毫無區(qū)別。
至此,玄宗的暗度陳倉之計劃宣告成功。但只能說成功了99%,因為接下來還要完成兩件順理成章的事情,才能叫100%成功。
(3)替兒子另選王妃
從楊玉環(huán)當了道士的那一天起,等于壽王李瑁就沒有了妃子。745年,玄宗親自替兒子另選了一位王妃,她就是韋昭訓(xùn)的女兒,韋氏被封為壽王妃。
玄宗這么做,是為了安撫和補償兒子嗎?與其這樣說,倒不如說是為了他的最后一步計劃。
(4)冊立貴妃
李瑁有了新王妃,就標志著楊玉環(huán)已經(jīng)和李瑁沒有了任何關(guān)系,也和過去的“壽王妃”徹底割斷了一切關(guān)聯(lián)。緊接著,玄宗做了最后一件大事:給楊玉環(huán)一個正式的身份。
公元745年(天寶四年)9月17日,楊玉環(huán)被冊封為貴妃。沒有隆重的典禮,只在內(nèi)宮舉行了小型儀式。這一年,楊玉環(huán)27歲,李隆基61歲。
就這樣,楊玉環(huán)在當了4年名不正言不順的“娘子”后,與玄宗的愛情終于結(jié)束地下狀態(tài),堂而皇之地出現(xiàn)在了世人面前。
《長恨歌》在描述楊玉環(huán)的身世時說:“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cè)”。白居易采用了“避尊者諱”的方式,隱去了父奪子妻這段歷史。
玄宗自21年前廢掉原配的王皇后以來,就一直沒有冊立皇后,所以貴妃就相當于皇后。楊貴妃的身份明確后,她的人生就進入了高光期。從此,玄宗對她的寵愛大幕也全面拉開,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遮遮掩掩,羞羞答答,而是變得光明正大,放棄六宮美色,專寵一人,毫不客氣。專寵到什么程度呢?正如白居易描述的那樣: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
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如果說上面的表述太藝術(shù)化了,不具體也不解渴,那么我們可以拿三個具體的例子來說明。
1、玄宗親譜《霓裳羽衣曲》
李隆基是一個極富音樂天才的皇帝,人們用八個字來稱贊他“洞曉音律,由之天縱”。他對音樂非常精通,造詣很高,能演奏多種樂器,揮灑自如。
傳說玄宗有一天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來到月宮游覽。天上仙樂飄飄,身穿霓裳羽衣的仙女們翩翩起舞,場面迷離玄妙。夢醒后,他想把那首仙樂記錄下來,卻怎么也想不完整。就連白天上朝的時候,他也懷揣玉笛,一邊聽大臣們奏事,一邊在下面偷偷按動笛孔,尋找曲調(diào),可終究不能得到。為此,他非常苦惱。
有一次,玄宗到三鄉(xiāng)驛巡游,望見遠處的女兒山層巒疊嶂,煙云繚繞,引起無限遐思。他頓時把夢中的仙樂全想了起來,馬上寫出完整的譜子。這就是《霓裳羽衣曲》的由來。
曲成后,他當即讓樂工們演奏,與夢中聽到的一樣玄妙優(yōu)美,又令宮女們伴舞,卻怎么也舞不出夢中那種奇幻的效果。
為此,玄宗在長安城的一處梨園里,辟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演習(xí)歌舞、音樂、戲曲的綜合性皇家藝術(shù)學(xué)院。他親自當崔公(院長),教樂工們演奏和宮女們排練歌舞。這些樂工、舞女都號稱“梨園弟子”,排練一有不對的地方,玄宗馬上就能發(fā)現(xiàn)并給予及時的指正。他還安排楊貴妃親自設(shè)計舞蹈,領(lǐng)著大家日夜趕排。終于,大型歌舞《霓裳羽衣曲》在一個盛大的節(jié)日上演了。
樂聲響起,玄宗馬上吹笛伴奏,著名歌唱家李龜年引吭高歌,楊貴妃呢?率宮女們載歌載舞,一個個宛如仙女下凡,回旋萬變;又如天女散花,忽隱忽現(xiàn)。其神其境其妙,妙不可言,恍如隔世天籟,把群臣的眼睛都看直了。白居易后來寫詩贊曰:“玲瓏箜篌謝好箏,陳寵篳篥(bì lì)沈平笙。清弦脆管纖纖手,教得《霓裳》一曲成。”
每奏完一章,玄宗都要有意拖長笛聲,向貴妃獻媚。楊貴妃馬上身披錦繡,跑步而來,跪于御前,以“拜上意”。
演奏結(jié)束后,玄宗賜了楊貴妃一件極其昂貴的禮物:精美的鈿合,里面盛滿了珠寶玉飾,其中有一件是用“鎮(zhèn)庫之寶”紫磨金雕琢而成的步搖(上有垂珠且行步則搖的頭飾)。他親自把步搖插在貴妃的云鬢上,小心翼翼,恩寵綿綿,然后對后宮人說:“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
? ? 從此,《霓裳羽衣曲》不僅成了御制的宮廷舞蹈大曲,時時上演,而且成了有唐一代最負盛名的大型樂舞典范。直到今天,它仍舊是中國音樂舞蹈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玄宗創(chuàng)辦的訓(xùn)練樂工的機構(gòu)-梨園,也成了后世對戲班子、劇團的代稱,“梨園子弟”指的就是戲曲演員。如果一個家庭幾代人都從事戲曲藝術(shù),則稱為“梨園世家”。
據(jù)說玄宗創(chuàng)制《霓裳羽衣曲》后,楊貴妃稍加瀏覽,便能依韻而舞,歌聲宛如鳳鳴鶯啼,舞姿翩若天女散花,意境飄渺,優(yōu)美神奇動人。她對樂曲的領(lǐng)悟之深,表現(xiàn)力之強,大大激發(fā)了玄宗的才情。此后,二人就成了一對藝術(shù)上的知音。一個寫譜,一個歌之舞之,密切配合,心心相印,共同的藝術(shù)情趣成就了不少樂壇盛事。據(jù)說,玄宗緊接著又為貴妃專門度制了《得寶子》等許多新曲。他累計創(chuàng)作歌舞樂曲百余首,羯鼓名曲92部,它們既是二人藝術(shù)合作的成果,更是愛情的結(jié)晶。
甚至有人傳說,《霓裳羽衣曲》是玄宗專為冊立貴妃“女道士”欽制的。也有人說,此曲是由西涼都督楊敬述進獻的佛教法曲《婆羅門曲》改編而成。不論如何傳說,楊玉環(huán)受到了別人望塵莫及的恩寵,她總管著整個皇家后宮,都由她說了算,這已經(jīng)是不爭的事實。
2、愛烏及屋
楊玉環(huán)升為貴妃后,嶺南有人貢上一只白鸚鵡,能模仿人說話,貴妃非常喜歡,就給它起了一個雅名“雪衣女”,宮中侍從則稱它為“雪衣娘”。
這只鸚鵡還會背詩詞。玄宗令詞臣教以詩篇,數(shù)遍之后,鸚鵡就能一字不差地吟頌出來,而且抑揚動挫,十分惹人憐愛。
玄宗每次與貴妃下棋,如果局面對玄宗不利,侍從宦官怕玄宗輸了棋,就叫聲“雪衣娘、雪衣娘”,鸚鵡便飛入棋盤,張翼拍翅,打亂了棋局。后來,這只善解人意的“雪衣娘”被老鷹啄死。玄宗與楊貴妃異常傷心,特意把它葬在了御苑里,名曰“鸚鵡冢”。
這個故事記載在唐人鄭處誨的《明皇雜錄》里。玄宗對寵物尚且如此珍愛,對楊貴妃的厚寵就更不必多言了。
3、蜀中佳釀-露濃笑。
楊貴妃喜酒,玄宗就命人在玉環(huán)的老家四川營建了一個得天獨厚的酒窖,取高山上的晨露釀酒,釀出來的酒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濃而不艷。“華清笙歌霓裳醉,貴妃把酒露濃笑”,玉環(huán)飲后,一下子仿佛回到了四川老家和難忘的童年時光里。于是玄宗就把這個酒封為宮廷御酒,取名“露濃笑”,常年專供。
貴妃每手持七寶杯,口酌美酒,眼望玄宗時,秋波頻頻送,笑意盈盈起,一盈上香腮,直至“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在金屋里梳妝打扮,夜夜撒嬌。玉樓宴罷后,她春心頓起,醉意蕩漾,更添了風(fēng)韻無限。
四、楊家得勢
隨著楊貴妃得到重寵,她的一家老小也都跟著沾了光,改了門庭換了楣,飛黃騰達,恩寵聲焰震天下。
1、姐妹承恩澤
楊玉環(huán)有三個姐姐,她們的顏值都很高,史稱三人“皆有才貌”。她們也來到長安,除了受賜宅弟,楊貴妃的大姐被封為韓國夫人,三姐封為虢(guó)國夫人,八姐封為秦國夫人,玄宗親切地稱她們?yōu)椤耙獭薄2粌H如此,每月還各贈給這些可愛的“姨”們10萬錢的脂粉費,一年下來就是120萬錢。
這120萬,有多值錢呢?據(jù)統(tǒng)計,盛唐年間,一品官員(相當于正/副國級官員)的年薪包括各種補貼為82萬,二品69萬,三品(副省級)62萬,四品49萬,五品(副市長)42萬,六品28萬,七品(正處級)24.5萬,八品17.5萬,九品(副主任科員)14萬。
三個姐妹光一年受贈的化妝費,就相當于一品官員(正/副國級官員)一年半的薪酬,一個三品(副省級)官員近2年的收入。假如你是個九品芝麻官,要不吃不喝苦干八年半才能換來這筆收入。至于無官無薪的農(nóng)人,估計幾代人也掙不來120萬。
《舊唐書·楊貴妃傳》稱,楊家姐妹“并承恩澤,出入宮掖,勢傾天下,公主以下皆持禮相待”,真可謂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雞和狗子都跟著飛上了天。
虢國夫人是楊玉環(huán)的三姐,她根本就不愿意涂指抹粉,因為人家“尤以天生麗質(zhì)自美”,擔(dān)心化了妝還會污了自己天然的本色,但玄宗還是每年賞給她120萬的化妝費。唐代詩人張祜調(diào)侃說:“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2、族親皆受封
楊貴妃的父親楊玄琰雖然早已去逝,那也得封個大官才行。他先是被追贈為兵部尚書(相當于國家軍委主席),也許是因為前面的追封不夠,后來又追封為太尉公、齊國公。楊貴妃去世的母親被追封涼國夫人。
這個“涼國夫人”代表著什么呢?夫人,是古代朝廷對官員的母親和正妻的一種封號。有封號的,叫“命婦”,俗稱“誥命夫人”。沒封號的就只能叫做“婦人”了。唐代有規(guī)定,文武官一品及國公的母親、妻子均封為“國夫人”,三品以上官員的母、妻則封為“郡夫人”,四品為“郡君”,五品為“縣君”。
由此反推一下,我們便可知道,楊貴妃的父親被追封為齊國公,所以她的母親就有資格封為“國夫人”。楊貴妃的三個姐姐都受封為“國夫人”,這是不是意味著她們的丈夫也非常了不起呢?要么是一品大官,要么就是國公。而國公通常要授予那些對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人、皇室貴族、開國元勛及他們的世襲子弟。三姐妹的丈夫到底符合哪一條呢?
楊貴妃的另一個叔父楊玄珪被任命為光祿卿(宮廷后勤一把手),哥哥楊铦(tiǎn)任鴻臚卿(相當于國家外交部長)。堂兄楊锜(qí)擔(dān)任著朝廷的侍御史(相當于檢察院副院長),他先是娶了太華公主為妻,做了武惠妃的女婿,后來又娶了萬春公主,一輩子當了兩次駙馬。
這些人的官品并不低,而許多寒門子弟奮斗一輩子才熬了個八九品的芝麻官。人和人的差距咋這么大呢?因為你沒有過硬的后臺。
當年收養(yǎng)楊玉環(huán)的三叔楊玄璬,是不是應(yīng)該更加了不起,身居更高的高位呢?非也!
就在楊氏族人滿門皆貴,雞犬升天的時候,偏偏她的三叔父楊玄璬反而湮沒不聞,好像被徹底忘了。就算他人已亡故,是不是也應(yīng)該像楊玉環(huán)的父親那樣被追封一個高官呢?他怎么會被忘得一干二凈呢?其實,不是楊貴妃忘恩負義,而是她有難言之隱。
準確地說,這是她和玄宗共有的難言之隱。因為玄宗當年把楊玉環(huán)冊立為壽王妃時,詔書上明確寫著“爾河南府士曹參軍楊玄璬長女”。也就是說,把楊玉環(huán)視為了楊玄璬的長女。如今,這個長女既然成了玄宗的貴妃,那她之前作為壽王妃的一段歷史就必須被淡化,甚至抹掉,所以楊玄璬不宜再露面了。如果他也在重封的榜單里,不就會引人關(guān)注,等于主動承認楊貴妃就是當年的那個壽王妃嗎?
試問,玄宗能這么做嗎?不能。必須遺忘!玄宗必須讓世人相信:現(xiàn)在這個楊貴妃只是“楊玄璬之女”,也就是楊玄璬眾多女兒中的一個,與從前那個“楊玄璬長女”并不是同一個人。這是一種欲蓋彌彰、自欺欺人的障眼法,但對玄宗和楊貴妃來說不能沒有這樣一層遮羞布。
3、遠親成宰相
楊貴妃太得寵了,她的遠房親戚也沾了光,還沾了一個大光。
她有個遠房堂兄名叫楊釗,楊釗本來是個市井無賴,喝酒賭博沒正事,族人都很鄙視他。他在四川當著一個地方小官,后來也傍著楊家的關(guān)系進了宮。他特別善賭,當唐玄宗與楊氏姐妹們玩賭博游戲的時候,就安排楊釗計算賭賬。別看他是個記賬的,因為天天傍在這些大人物身邊,又特別精于算帳,算來算去,不到一年時間,他就兼了度支郎中(國家財政司長)、侍御史等15個職務(wù),成為紅極一時的重臣。玄宗覺得他的名字太俗氣,一點兒也不亮堂,為啥不改一改?就親自給他賜了個新的名字:國忠(對國家忠心耿耿)。
沒錯,您沒看錯,他就是著名的楊國忠。
后來,楊國忠當上宰相,而且是首席宰相,成為平定安史之亂的核心決策人物。就是因為他的錯誤決策,才遭致長安淪陷。玄宗扔下自己的江山和皇城,倉惶逃命,最后士兵們在馬崽坡誅殺了這個號稱“國忠”,對國家忠心耿耿,實則禍國殃民的奸佞之人。這是后話,我們暫且不表。
4、滿門皆尊貴
楊家一門,出了一個貴妃(楊玉環(huán))、三位夫人(韓、虢、秦夫人)。此外,還娶了兩位公主和兩位郡主。
楊國忠的幼子楊昢,拜娶了玄宗的女兒萬春公主,這樣當年那個小混混楊釗和玄宗李隆基就結(jié)成了親家;他的大兒子楊暄,娶了宗室女延和郡主;楊國忠的弟弟楊鑒,娶了另一個宗室女承榮郡主。楊玉環(huán)的堂兄楊锜(qí),先后娶了兩個公主,原配妻子是玄宗的女兒太華公主,第二任妻子是萬春公主,即萬春公的丈夫楊昢去世后,她又改嫁給了楊锜。
昢,這個字有兩個讀音,讀作pò時,意思是“日初出,不太明亮的樣子”;讀作pèi時,意為“陰雨天,將晴而未晴的樣子”。無論讀哪個音,狀態(tài)都是陰沉混沌,不怎么清明的。
隨著楊家地位的提高,他們要編一部家族史了,就請玄宗幫著提高提高家族的聲名,玄宗就來了一個御撰(親自幫著撰寫)。楊家人要砌一個家廟碑,玄宗又來了一個御書碑文(親自幫著書寫碑文)。其受恩受寵的程度,難說不盛。其實,令人驚嘆的還在后面。
每年冬天,玄宗必攜楊貴妃到驪山腳下的華清宮泡溫泉,連續(xù)10多年從不間斷。每年10月出行,有時候一直要住到春節(jié)前才返回長安。玄宗干脆就把朝廷搬到了華清宮,在這里辦公。可憐了大臣們,他們不得不騎驢駕車,趕到驪山來朝拜奏事。
每次驪山之行,大宦官高力士必為楊貴妃牽馬執(zhí)鞭,韓、虢、秦三夫人、楊铦、楊锜一個也不少,楊氏五家一定要儀仗扈從。為了顯示威儀并表示區(qū)別,每家排成一隊,每隊各穿不同顏色的衣服,相互映照,甚是威風(fēng)。五家合隊,如同百花盛開,五彩繽紛,浩浩蕩蕩而去,令山川一片錦繡。
一路上前呼后擁、環(huán)佩叮當。所過之處,香飄滿途,珠翠玉簪、金釵銀飾掉落一地,閃閃生光,俯拾即是……其奢侈嘆為觀止、無以復(fù)加。
《舊唐書》的作者劉?(xù)禁不住感嘆:“開元以來,豪貴雄盛,無如楊氏之比也!”
總之,從楊玉環(huán)被冊封貴妃的這一年起,楊氏一族就迅速成為大唐帝國最有權(quán)勢、最為煊赫的家族。尤其是楊國忠掌握了朝政大權(quán)后,任用了很多的親信和門客,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楊氏集團。
楊氏五家“每有請托”,各級官員無不視為圣旨,必傾盡全力去辦,巴結(jié)奉承唯恐不及,故而楊家各府邸總是“四方賂遺,其門如市,日夕不絕”。送禮的人從全國各地奔來,楊氏各家門前像趕集一般,從早到晚穿流不息。
白居易在《長恨歌》里也不無感概地說:“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楊貴妃一人得寵而滿門皆貴的事實,對當時重男輕女的價值觀產(chǎn)生了很大的沖擊,以至于民間歌謠紛紛傳唱:“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歡”,“男不封侯女作妃,君今看女作門楣”。
楊貴妃受到的專寵超過了普天下的任何一個女人。盡管如此,但偌大的后宮畢竟是一座佳麗云集的大花園。唐玄宗本來是個風(fēng)流天子,整日和楊貴妃在一起總有玩膩的時候,一年365天不可能天天專寵一個女人,把后宮好幾千的嬪妃扔在那里能忍心嗎?有時候,玄宗難免不會不到嬪妃群里走一走,選一選,住個兩三天。
楊貴妃一發(fā)現(xiàn)玄宗對哪個嬪妃示好,就醋意大發(fā),“常因妒媚,有語侵上(皇上)”,與玄宗大吵大鬧,引得龍顏大怒,以致她兩次被逐出皇宮,攆回了娘家。
五、首次出宮
楊貴妃第一次被攆回娘家是在她被冊封的次年。
746年(天寶五載)7月的一個清晨,貴妃“以妒悍忤旨,乘單車,令高力士送還楊铦宅。”意思是說,楊貴妃因為妒忌,十分強悍,得罪了唐玄宗。玄宗令高力士用單車將貴妃送回了楊铦(楊玉環(huán)哥哥)的府第,相當于把她轟回了娘家。
? ? ? ? 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史無細述。后人有兩種猜想:一是可能因為玄宗移愛“梅妃”,激怒了楊貴妃。二是可能由玄宗派遣“花鳥使”到民間挑選美女引起的。無論何種說法,皆因玄宗對愛情不專一引起。
? ? ? ? 貴妃早上剛出宮,玄宗下午就后悔了,飲食不進,心中空落落的,但又礙于天子顏面,不好開口說把她接回來。玄宗就找借口向身邊的侍從大發(fā)脾氣,“暴怒笞撻(chī tà)左右”。
? ? ? ? 精明的高力士很清楚天子在想什么,也很會把握火侯。見火侯到了,他便“伏奏請迎貴妃歸院”。他爬在地上叩頭不止,請求皇帝開恩,準許他親自出宮,把楊貴妃迎回來。
? ? ? ? 玄宗趕緊就坡下驢,說:“怎么不行呢,愛卿,快快去吧!”夜幕降臨前,貴妃就回來了,回宮后“伏地謝罪”。玄宗一見,“呀呀呀,我的個心肝寶貝!朕不該……”說著,高興得跟小孩似的,一通“歡然慰撫”。
? ? ? ? 經(jīng)過這番折騰,二人的感情不僅重歸于好,迅速升了溫,“行同輦,止同室,宴專席,寢專房”,而且“自是寵遇愈隆”,從此受到的寵愛更加隆重。
? ? ? ? 借此機會,讓我們說說玄宗移愛“梅妃”的猜想。據(jù)宋人《梅妃傳》記載:梅妃,名叫江采萍,江南人,是唐玄宗的另一個妃子,比楊玉環(huán)早19年入宮。唐玄宗53歲那年,他最寵愛的武惠妃去世,玄宗郁郁不振,宦官高力士便建議在全國選美。高力士來到福建,見江采萍溫柔典雅,清爽宜人又高雅嫻靜,驚為天人,于是把她帶回了宮。
? ? ? ? 很快,江采萍便擄獲了玄宗的心。她擅樂器、曉歌舞,尤喜梅花,玄宗便封為“梅妃”,還特地為她在后宮栽種了一片梅林。每當梅花盛開之際,玄宗便攜梅妃來到這里,賞花吟詩,恩愛無比。
? ? ? ? 后來,楊玉環(huán)出現(xiàn)了,玄宗為她的風(fēng)韻所傾倒,便日日與楊妃在一起。因為二人皆擅音樂,很快又成了知音,梅妃就受到了冷落。一天,玄宗把一斛珍珠偷偷賜給梅妃,梅妃沒有收,而是回了一首詩《一斛珠》:
? ? ? ? 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污紅綃。
? ? ? ? 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 ? ? ? 玄宗見詩,馬上勾起了昔日與梅妃在一起的美好回憶,于是召她入翠華西閣敘舊。此外,還讓樂工為這首詩配了曲子進行演唱,這就是詞牌名《一斛珠》的來歷。
? ? ? ? 不料,楊貴妃大為吃醋,把玄宗和梅妃一番羞辱。一個皇帝,怎能讓貴妃如此教訓(xùn)?一個妃子,竟然管起了皇帝的私生活,實在不像話。玄宗一怒之下,將楊貴妃攆回了娘家。
? ? ? 這件事在歷史上被傳得沸沸揚揚。但據(jù)考證,正史里均沒有梅妃這個人,也無高力士到閩粵選美的記載,純屬后人杜撰。
六、再次出宮
? ? ? ? 時隔4年,也就是750年(天寶九載)2月,楊貴妃又因“忤旨”而被“送歸私第”。
? ? ? ? 為了討好楊貴妃,著名酷吏吉溫馬上入宮,奏報玄宗說:“婦人智識不遠,有忤圣情。然,貴妃久承恩顧,何惜宮中一席之地,使其就戮,安忍取辱于外哉!”
? ? ? 他用的是正話反說,激將法。意思是說,女人的智識比較短淺,所以才惹得圣上生氣。然而,貴妃受到的恩顧不是一天兩天了,你們二人有十幾年的感情了。就算陛下要殺了她,也應(yīng)該在宮里進行,何必讓她在宮外受辱呢?外面的人不知情,肯定要七嘴八舌,傳得沒邊沒沿的,這難道不會影響圣上的形象嗎?陛下,您想想看!”
? ? ? 玄宗大悟,立刻派人帶了一百車東西,前去看望貴妃,還將自己的御膳分了一半給她。貴妃大受感動,哭著對宮使說:““妾忤圣顏,罪當萬死。衣服之外,皆圣恩所賜,無可遺留,然發(fā)膚是父母所有……”話音未落,旋即剪下一縷長發(fā),讓宮使帶回去,獻給玄宗。
? ? ? 一縷斷發(fā),敵過千軍萬馬。 玄宗見到斷發(fā),頓時又驚又憐又悔,心軟下來,慌忙命高力士把貴妃接了回來。
? ? ? 楊貴妃第二次被攆的原因,更多地解釋是這樣的,可能玄宗想給楊家人一個下馬威,警警戒戒他們不要翹起狐貍尾巴,忘了本。
? ? ? 為什么?因為隨著楊家地位的逐漸顯赫,他們便傲慢張揚,無法無天起來。比如接受招待的規(guī)格已超出了規(guī)定的界線;目中無人,貪贓枉法,大肆收受賄賂等,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不僅如此,他們甚至還騎到了皇室的頭上。
? ? ? 據(jù)《新唐書》記載:楊家人“出入宮掖,恩寵聲焰震天下。每命婦入班,持盈公主等皆讓不敢就位,建平、信成二公主以與妃家忤,至追內(nèi)封物,駙馬都尉獨孤明失官。”
? ? ? 這是什么意思呢?說楊家人出入宮廷,如履平地,依仗皇家的恩寵罩著,聲焰灼人。在公開場合,就連玄宗的妹妹持盈公主也只能先給三位夫人(韓、虢、秦)讓座,而自己不敢先坐。玄宗的兩個女兒建平公主、信成公主也經(jīng)常受夫家的氣。特別是建平公主,因為和楊家有矛盾,竟然淪落到從娘家?guī)サ呢斘锒家幌?shù)霸占。幸虧玄宗及時出手,把以前賜給女兒的物品追回,免了駙馬獨孤明的官職,才平息了紛爭。否則,恐怕整個江山都快成楊家的了。
? ? ? 這些人如此膽大妄為,不就是仗著有個貴妃撐腰嗎?楊貴妃第二次被攆回娘家,可能是玄宗想滅滅楊家的威風(fēng)。
? ? ? 這一招果真很靈,楊家人慌了神,楊貴妃更是終日以淚洗面。好在吉溫的一席話,才解了圍。楊貴妃回宮后,馬上伏地認錯,抽抽答答,跪泣不止。
? ? ? 從這兩次“出宮事件”看,都是玄宗先服了軟,楊貴妃被遣回娘家,當天又被接了回來,這就是魅力。楊家人也看出了門道:“原來,玄宗離了俺家玉環(huán)就不行啦!”于是他們變得更加驕縱放肆,“出入禁門不問,京師長吏為之側(cè)目”。進出宮廷內(nèi)禁,橫行無阻,從不打招呼,守衛(wèi)的官吏都嚇得不敢從正面看他們。
七、恩寵益加
? ? ? 楊玉環(huán)自幼在四川長大,喜吃荔枝。為了討貴妃歡心,玄宗特意安排專人專馬,像傳遞加急的軍事情報一樣,把帶露的鮮荔枝從南方運到唐都長安。沿途驛站還備了專騎專使,一站一站接力,飛騎奔突,晝夜不停,送到時味道還沒變。這和現(xiàn)在的特快專遞有何區(qū)別?
? ? ? 據(jù)史載,負責(zé)運荔枝的人叫李善德。嶺南距離長安5000余里,一路上快馬加鞭到極限,也要走近一個月,完不成就是死罪。李善德做好了掉腦袋的準備,親自前往嶺南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摘下來的荔枝最多只能保鮮4天不變,最長5天,怎么辦?他經(jīng)過反復(fù)試驗,采用了“分枝植甕之法”和“鹽洗隔水之法”,把保鮮期延長到了11天,從而把一項不可能完成任務(wù)完成了。
? ? ? 玄宗動用了國家這么大的運輸體系和人力物力,不惜勞民傷財,為了什么呢?就為了讓自家美人兒能吃上一口鮮果。
? ? ?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 ? ?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 ? ? 杜牧這首著名的《過華清宮》寫的就是“飛騎千里送荔枝”的故事,也成就了歷史上著名的妃子一笑。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楊貴妃笑的是什么呢?答案很簡單,“唉呀呀!我心心念念的荔枝終于到了。”
? ? ? 自古以來,描寫楊貴妃的詩不勝枚舉,但最為傳神、最富有藝術(shù)感染力的,還要數(shù)李白的《清平調(diào)詞》三首。
? ? ? 楊玉環(huán)以“娘子”身份入宮不久,李白也奉玄宗之召,意氣風(fēng)發(fā)地來到長安,供奉翰林。
? ? ? 當時,正值國泰民安、錦天繡地、歌舞升平的盛世歲月,曠世奇才李白、千古帝王唐玄宗、絕代佳人楊玉環(huán),這三個千年一遇的人物,聯(lián)袂演繹了一出千古佳話。
? ? ? 陽春三月,牡丹盛開,嬌艷無比。玄宗乘著月色和楊貴妃前來賞花,他令人特意挑選了最出色的梨園弟子,前來歌舞助興,還選了10多首燕樂。歌圣李龜年手持檀板,響亮登場,正欲放歌天籟,玄宗忽然“意有所感”,攔住了他,說:“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李白在哪里,朕要聽他現(xiàn)場寫的新詞。”
? ? ? 此刻,李白正在長安的酒館里,喝得酩酊大醉。等他來到沉香亭時,左右宮人便用冷水沃面,他才稍稍清醒。清澄的月夜,淡淡的花香,清風(fēng)拂面,楊貴妃仿佛天仙一樣飄然而落,化作了嬌羞半掩的牡丹花。李白揮毫潑墨,瞬間寫下一首《清平調(diào)詞》:
? ? ?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fēng)拂檻露華濃。
? ? ?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 ? ? 云朵想成為你的衣裳,花兒想妝伴你的容顏;春風(fēng)吹拂著欄桿,溫潤的露珠襯托著花色如此濃艷。你貌若天仙,若不是在群玉山頭見過你,那只有在瑤池的月光里與你相逢了!
? ? ? 清風(fēng)習(xí)習(xí),花香淡淡, 李白借著酒勁兒才情大開,文如泉涌,馬上又連寫出兩首《清平調(diào)詞》:
? ? ?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 ? ? ?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 ? ? 你美得像一枝凝香帶露的牡丹,那朝為云、暮為雨的巫山神女,在你面前也只能是枉斷肝腸。請問漢宮佳麗上千,又有誰能和你比擬?就算漢代美人、天姿國色的趙飛燕,也要仗著精心化一番新妝,方可媲美于你。
? ? ?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音。
? ? ? 解釋春風(fēng)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 ? ? 名花和傾國傾城的美人交映而歡,君王滿面帶笑,長久地看不夠啊!沉香亭北,你倚欄幽立的身影又是這么令人消魂,君王的無限春愁也都隨春風(fēng)一掃而光了。
? ? ? 李白在朝廷呆了不到2年,就辭職離開了長安,因為處處受到排擠。尤其是晚年的玄宗皇帝生活奢侈,怠于朝政,嬌寵楊貴妃,重用李林甫等奸臣為相,政治日趨腐敗。在繁華的背后,一場重大的危機已經(jīng)悄悄潛伏,它就是安史之亂的幼芽。對此,玄宗和他的貴妃、臣子們毫無知覺,依舊歌舞升平,貪圖享樂,久久地沉醉于太平盛世帶著的種種歡怡之中。
? ? ? 為了貴妃的美,玄宗專門為她配備了700名織錦和刺繡工匠,另有負責(zé)雕刻熔造各種金飾器品的匠人數(shù)百。此外,嶺南、江蘇揚州、四川益州等四方官員也都爭著進貢各種奇珍異寶、山珍海味、奇服秘玩。越是難得的東西,越要上貢。這些人因為博得了天子和貴妃的歡心,相繼加官晉爵,擢居顯位。
楊貴妃32歲時,又遇到一件喜事,她認了一個干兒子。這個人可了不得,擅歌舞,尤以跳胡旋舞而知名,不但當了楊貴妃的胡旋舞教練,還常常能把她哄得心花怒放。他就是身兼范陽、平盧、河?xùn)|三鎮(zhèn)節(jié)度使,握有地方大權(quán)的胡人安祿山。
楊貴妃當了安祿山的干媽后,玄宗皇帝就順理成章地成了干爹,一家三口歡喜不甚。有意思的是,干兒子的年齡竟然比干媽大了整整16歲。32歲的楊貴妃親切地稱呼48歲的安祿山為“祿兒”。
“祿兒”每次入宮,都是先拜貴妃,再拜皇帝。玄宗不解,安祿山畢恭畢敬敬地回答說:“我們胡人有個習(xí)俗,先拜母親,后拜父親。”玄宗笑了,覺得安祿山真是一個憨厚樸實、值得信賴的好兒子。
既然認了干兒子,焉能虧待了他?為了方便安祿山入朝覲見,玄宗特意在長安為安祿山建了一座豪華宅邸,家具全是御賜的,連廚房里的鍋碗瓢盆都是用金銀打造的,馬廄里的篩子、籮筐等也一樣。
新宅落成這一年的正月二十,迎來了安祿山的49歲生日。我們看看這一天是怎么過的?
首先是干爹干媽賞了干兒子很多的珍寶、衣服和酒食。3天后,楊貴妃又弄了一個別出心裁的游戲。她讓宮女們用錦緞縫了一件特大的襁褓,然后召安祿山入宮,洗過澡后,用襁褓把他團團裹住,裝在彩轎里,抬到外面游走。玄宗聽見后宮一片嬉戲喧嘩,忙問在搞什么名堂。有人說:“這是貴妃分娩的第3天,所以我們在給祿兒洗澡(民間的“洗三”習(xí)俗)。”
“洗三”習(xí)俗是這樣的,嬰兒出生第三天要舉行沐浴儀式,會集親友為嬰兒祝吉。“洗三”的用意是洗滌污穢,消災(zāi)祈福,圖個吉利。
玄宗跑去一看,見300多斤的安胖子被嚴嚴實實地裹在襁褓里,僅露出一張憨憨的胖臉,頓時捧腹大笑……
干兒子過“洗三節(jié)”,干爹當然要有所表示。玄宗馬上厚賜了安祿山,因為母親生子是喜事,于是又賜了貴妃一筆“洗兒錢”。就這樣,“一家三口”嬉鬧了大半天,歡極而罷。
福兮禍之所伏,大繁榮的背后必然醞育著重大的危機,而長久的風(fēng)平浪靜,有一天必然要迎來暴風(fēng)驟雨,時光轉(zhuǎn)眼來到了公元755年。
到這一年,唐玄宗已經(jīng)在位43年,成了一個71歲的高齡老人,楊貴妃37歲。就在二人的愛情之火燃燒的轟轟烈烈,如火如荼的時候,憨厚忠誠的干兒子時不時還給他們額外添上些意想不到的歡樂;就在大唐君臣沉醉在國泰民安、繁華似錦的盛世年代,以為這種盛世會一持續(xù)下去的時候,一場改變歷史走向的大動亂已經(jīng)暗然涌動,如久聚的火山急欲噴發(fā)。
而這場大動亂,醞釀并掀起它的不是別人,正是干爹和干媽一齊看好的那個干兒子—安祿山。
當初,安祿山認楊玉環(huán)為干媽,目的就是為了曲線求寵,接近并取悅玄宗李隆基,好掩蓋他的野心與陰謀:把干爹推下臺,自己親自嘗嘗當皇帝的美好滋味。
再過幾個月,許多人就要付出不可估量的代價。玄宗將失去他的江山、臣民與皇位,以宰相楊國忠為首的楊氏族人都將在這場大浩劫中紛紛被砍掉腦袋,包括韓國夫人、虢國夫人也將草草亡命,終止那光鮮亮麗的受寵年華。玄宗的愛妃、美人、心肝寶貝楊玉環(huán)呢?同樣在劫難逃。
參考資料:
《血腥的大唐》(王覺仁著)
《讀一頁就上癮的唐朝史》(范西園著)
《新唐書·楊貴妃傳》
《舊唐書·楊貴妃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