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溥儀的《我的前半生》,看到諸多文物流失,著實心痛。
溥儀退位后還在故宮里住著,十六七歲的時候,和他的弟弟溥杰謀劃出逃留洋,為了籌備費用,溥儀每天讓溥杰偷偷往宮外帶古籍字畫,持續了長達半年的時間。
如晉王羲之《曹娥碑》拓片,是歷代宮廷奇珍,上有乾隆皇帝的印璽;王獻之《二謝帖》,系墨跡本,是罕見的珍跡;張瑀的《文姬歸漢圖》,乾隆曾認定為神品,上面鈐蓋有許多收藏章、鑒賞章;蘇東坡的《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手卷真跡,稱為二賦,是世間僅存的稀世之珍,僅上面鈐蓋的收藏印章就多達66個,還有元、明、清歷代名人的題跋,乾隆皇帝曾先后題跋三次,墨跡淋漓。還有馬遠、夏珪、馬麟等人的《長江萬里圖》,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徽宗的花鳥畫,以及鐘繇、僧懷素等人的手跡。這些作品,經歷代皇帝、名人鑒定后鈐蓋印章收藏,上有乾隆的“古稀天子”和“天祿琳瑯”印,系清宮所藏真品。
以上都是溥杰帶出宮的文物,都是稀世珍寶,中華文化的瑰寶。
此外,也有太監偷出宮的;因為溥儀安排清點,過程管理不當燒毀的;溥儀出宮后,被各色人騙走的;最搞笑的是,還有溥儀在蘇聯時期,不愿意上交也沒地兒藏的時候,隨意丟掉的。
那真是個混亂的年代,導致各種文物外流,現如今很多都遺失了,現存的想要收回國內都得花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