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沉沒成本
什么叫沉沒成本?在《劉潤··5分鐘商學院 | 基礎篇》我們講過,沉沒成本是已經發生、無法回收的成本支出。
我們對待“沉沒成本”,也就是已經發生、無法回收的成本支出,最理性的態度,應該是忘了它,而只關注未來收益和未來投入的性價比。但用戶,總是不理性的。那怎么辦呢?你可以試著“對沖”他心中的“沉沒成本”。
我曾經辦健身卡,一年卡1499,買一年送兩個月。兩年卡2600,買兩年送四個月。選擇了兩年卡,計算下來每天很少錢,感覺很劃算,剛開始每天興沖沖的去健身,不出一個月,開始偷懶想想兩年多呢,下次再去吧,過幾天……一直拖著拖著,后來幾乎很少再去,并且偶爾去健身一次,心里還想著,還有好久呢,不著急。然后健身卡一直在睡覺。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們總是認為自己是理性的,現在看來,理性是多么稀缺的品質;而不理性,居然是如此豐饒的商業沃土。
你還見過哪些商家用來降低顧客“把沉沒成本賺回來”這種心理的手法嗎?哪些比較有效?為什么?
安特魯面包房,顧客買好面包付款時,會告訴顧客優惠卡的價格,推薦顧客充值優惠卡買單,本來買20元產品,優惠卡是充300元得360元。不限時間和地點,感覺很劃算,以后還是要用的,很愉快的成交了。
必勝客的早餐套餐吸引顧客的飲品可續杯,然后服務人員建議你下載APP累計積分,積分夠了可參加買一送一活動,顧客往往會更多關注次數和積分,很少關注喝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