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學習,追求理解
第三章? ? 明確目標
? ? ? 摘:教師往往假設學生已經通過某種方式擁有了這些關鍵的使能技能(如:學習技能、公開演講技能、平面設計技能、小組管理技能)一旦學習結果不好,教師們就抱怨學生缺乏這些技能,卻沒想到將這些技能納入自己的教學設計之中。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和“如何開展學習”都是重要的教學任務,也是被普遍忽略的任務。通過在階段1中將各要素具體化,以及在三個階段中列出具體要求,逆向設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發展這些關鍵技能的可能性。
? ? ? 簡而言之,“掌握內容”不是教學目的,而是一種教學手段。
? ? ? 思:我們教師是不是經常會出現這種假設:學生已經擁有了這些關鍵的使能技能。比如把一篇課文布置給他們,要求他們多長時間背誦下來;讓他擔任一個組長,并讓他把小組管理好;學校就行演講比賽,讓他寫一篇演講稿,然后參加比賽。當這些沒有達到我們的預期效果,我們經常抱怨學生不會背誦課文,不會管理小組,不會演講。所以在做這些事情以前,就應該給學生以幫助,教學生如何去背誦,如何去進行小組的管理,如何做好演講。
? ? ? 下面以演講為例,按照逆向設計的三個階段來進行設計:第一階段確定預期結果,就要思考要想擁有演講的能力,學生應該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做什么?結合演講單元內容,學生是不是應該知道演講稿的特點,演講的技能以及如何去做好演講。然后進行第二個階段,確定合適的評估證據,就是如何確定學生是否已經達到了我們的預期的理解?我們是不是應該運用顯性的演講來評估?那就給他們一個主題,寫一個演講稿進行實地的演講。第三個階段,設計學習體驗和教學,那么我們必須思考,如果學生要有效的開展演講并獲得預期結果,需要哪些知識?哪些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所需知識和技能?根據表現性目標,我們需要教給學生演講稿的常識以及特點,指導學生去寫演講稿,觀看視頻,了解一些演講技巧。這些可以結合我們的演講單元文本材料和資源去設計,教學演講的內容不是目的,而是通過這種手段。讓學生真正的學會了演講、理解了演講,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