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會在新年的第一天,寫下新年愿望,立下flag:比如讀20本書、健身早起、學習一項技能等等,但堅持不到一個月就投降了。
肯定是自己意志力不夠,于是參加各種早起、健身打卡社群,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我們總處在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的狀態中。
堅持是最難的,墮落卻毫不費力。
半途而廢,是很多人最擅長做的事情。
如果有一個人,告訴你養成習慣其實并不難。只要每天做一個俯臥撐就能擁有六塊腹肌,每天寫50字就能成為作家,你肯定會以為他瘋了。
這個人就是斯蒂芬·蓋斯,他在他的書《微習慣》中推薦了一種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習慣養成法——微習慣策略。
什么是微習慣?
微習慣策略就是強迫你自己每天實施 1 到4 個“小得不可思議”的計劃好的行動。這些行動小到不會失敗,小到不會因為特殊情況就被你輕易放棄。它們有雙重作用——激勵你繼續做下去,并會成為(微)習慣。
簡單來說就是把想要養成的習慣縮小,小到不能再小,分分鐘就能順手完成,然后形成正向循環,在慣性的作用下,超額完成目標,主動養成習慣。
比如你想養成健身的習慣,不要設立每天做50個卷腹,而是做1個;
把每天寫500字縮小成50字;
每周讀1本書改成每天讀2頁……
怎樣判斷你的目標是否定得足夠小了呢?就是即使在你很累,狀態很差的情況下,也能完成。
你一定會好奇,這不偷工減料嗎,這樣能做成什么事?蓋斯以前也是一懶癌患者,他就是靠微習慣養成了健身和寫作的習慣,這本書也是在微習慣的作用下寫出來的。
在弄清楚微習慣為什么奏效之前,先來看看問題的反面:
為什養成習慣總是失敗?
01 太把動力當回事兒
促進行動的力量有兩種:動力和意志。
動力是發自內心的想去做一件事,不用強迫自己。比如能力不如你的同事,因為英語優異獲得了升職,你發誓好好學英語,每天聽一個小時聽力、讀1篇英文文章。
在動力的驅使下行動,行動效率最高,最理想。但遺憾的是,動力是不穩定的,不能持續的。就像那首歌唱的那樣:“我的熱情好像一把火”,可惜我們往往只有三分熱度。
動力是偶爾的心血來潮,很容易受到情緒等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心情不好;今天沒睡好,工作太累等。任何一點小狀況,都能澆滅你的熱情。
動力很強大,但是不穩定,不靠譜。如果非要等到有動力才行動,它將為你無限拖延的借口,做不成任何事。
02? 過早的耗盡了意志力
接著來說第二種力量——意志力。
如果說動力是做自己想做的事,那意志力就是做自己必須做的事,不管你想不想。動力偏感性的呢,意志力就是比較偏理性。比如今天該去健身了。動力說:今天好累,不想去。意志力就會跳出來說:你再不去夏天的衣服都穿不下了。意志力幫助我們在動力不足的時候也能繼續堅持。
意志力比動力靠譜:
第一,意志力可以被強化鍛煉。
意志力可以像肌肉一樣鍛煉出來。有研究人員發現,堅持兩個月的有氧訓練,不僅加強了在運動方面的自控力,其他方面也變得更自律。
第二,意志力可以通過制定計劃來執行。
如果依靠動力,計劃很難被實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我們的計劃這所以能執行下去,更多的靠的是意志力的力量。計劃就是把大目標拆分成小目標,制定一個時間表,在意志力的強迫下去完成它。
同樣遺憾的是:意志力也是有限的資源,很容易耗盡。
引起意志力損耗的 5 大主要因素:努力程度、感知難度、消極情緒、主觀疲勞和血糖水平,稍后我們再細說。
微習慣:微創無痛養成好習慣
01 微習慣讓意志力飛的久一點
前面已經說過,意志力在養成習慣上幫了我們大忙,但是意志力不是取之不盡的,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非常脆弱。微習慣策略能幫助我們減少意志力的損耗。
①努力程度
如果做一件事,感覺很困難,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你會不自覺的退縮。比如每天做50個俯臥撐,寫2000字,熱情退卻后,很難每天堅持下去。微習慣就不一樣了,把50個俯臥撐減少到一個,2000字減少到50字,這個不難的吧,分分鐘的事。
②感知難度
為什么我們會有拖延癥,是真的任務很難嗎?不一定。比如收拾房間,其實半個小時就可以了。可是在沒行動之前,我們總把它想得太難了。一旦開始,其實比想象中順利。完全讓你感覺不到壓力的微習慣,比如做一個俯臥撐,大大降低了感知難度,提高行動力。
③消極情緒
自控力其實是反人性的,在沒有動力的推動下,人們靠意志力強迫自己去做本不愿意去做的事。強迫得越多,意志力消耗越大,越難堅持。人在情緒不好的時候,特別容易墮落,意志力下降。微習慣,只需要你付出一點點努力,基本不需要消耗多少意志力,就能達成結果。而一旦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哪怕再小的成績,也能獲得一種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幫助你愉快地堅持下去。
④主觀疲勞
為什么要說主觀疲勞呢?因為疲勞更多時候是一種主觀體驗。你有沒有發現,有時一天下來,我們什么也不沒做,但是感覺很累。我們在評估我們的疲勞程度的時候,往往是不客觀的。上了一天班,身體被掏空了,哪里還有力氣去健身房擼鐵。就像紅牛說的,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身體其實還能動,只是思想疲勞了。如果你定的目標太高,主觀疲勞就越嚴重。做一個俯臥撐這種很容易就能完成的微任務,能有效的緩解主觀疲勞,減少意志力消耗。
微習慣為什么有用?
01? 只要勇于開始,就會有奇跡
很多人可能會擔心,一天只做一個俯臥撐就能養成健身習慣,練出六塊腹肌?逗我呢吧。蓋斯說,完全不用擔心。微習慣的魔力就在這里,以四兩撥千斤的姿態,巧妙地養成習慣。他用自身的經歷證明,堅持微習慣,你將獲得巨大的驚喜。
02? 自動加餐完成額外任務
在完成微任務后,你很有可能自動挑戰額外任務。蓋斯在執行微目標時,90%的時候都是超額完成。本來只想做1個俯臥撐,結果一做就停不下來,做了50個;計劃睡前寫200字,結果寫了2000字。
03? 慣性的作用
即使你太實在,沒有超量完成任務,也沒關系。形成習慣的關鍵在于重復。500天每天一個俯臥撐,好過10天每天50個。你每天做一個俯臥撐,這個動作沒有難度,人人都能堅持下來。在慣性的作用下,日復一日,這個行為已經融入到你的日常生活中了。每天都完成了自己的小目標,會產生一種對生活的掌控感,拖延、沮喪、無力感被積極的正能量所替代。所帶來的沖勁和動力會幫助你向大目標靠近。
如何用微目標策略養成習慣?
01? 選擇合適的微習慣,并縮小成迷你版
首先列出你想要擁有的習慣清單,選擇一個你一直想養成的習慣,比如閱讀、寫作、健身等,然后把細化成不可思議的一小步。
比如一年讀完20本書縮小為每天閱讀1頁書;堅持寫作改為每天寫50字;每周健身三次變成每天做1個俯臥撐。
如果你想同時養成好幾個習慣,也可以,不過建議不要超過四個。而且完成所有微習慣的時間加起來不超過10分鐘。畢竟我們要確保100%能成功。
02? 挖掘每個微習慣的內在價值
習慣往往跟隨我們一生。在列出的習慣清單中,有些習慣對我們今后的生活、工作到頭重要,而有些可能是我們一時跟風想要獲得的。小心太貪心把自己變成工作狂。所以選擇習慣也要謹慎。習慣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找到習慣的意義能幫助你更長遠地堅持下去。我們可以不斷地問自己2個問題:“為什么”、“我可以獲得什么”,來找到堅持這項習慣的意義,同時確認哪些習慣是我們真正值得堅持的。
03? 明確習慣依據,納入日程表中
將習慣融入到每天的生活中,才更有可能去完成。
常見的習慣依據有兩種:時間和行為方式。
時間:比如周一、周三和周五晚上7點鍛煉,早上6點起床寫作,不管發生什么,到點就開始。
行為方式:比如說睡前做瑜珈(無論幾點睡)。
按時間比較比嚴格死板,但是更容易完成,適合自控力比較低的人;按行為方式,靈活充滿彈性,但是一小小心就會忘記、或者拖延。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
除了利用這2種方式,把習慣固化到日常生活中,作者更傾向于推薦“非具體的微習慣行為”。比如根據時間,在下午3點、6點間或9點完成一個俯臥撐;按照行為方式可以選擇在午飯前、工作后等完成,然后把睡前作為最后截止時間就可以了。根據作者的經驗,這種”一天一次,隨時可做”的方式,增加了微習慣的行為依據,讓事情變得簡單而靈活。
04? 建立回報機制,以獎勵提升成就感
好習慣往往需要我們做違背本性的事,需要我們克服懶惰,放棄享樂,全憑意志力扛著,所以很難堅持。不過科學家發現,回報或者獎勵對意志力有重建作用。我們都知道煅燒對身體的回報,可以擁有馬甲線,少生病,更長壽等。但是及時享樂是大腦的本能,它體會不到這些長遠利益。鍛煉后,它會質問你,大汗淋漓、全身酸痛就是你要的結果嗎?
在成功完成習慣挑戰后,給自己設置一點點獎勵,可以減少行動中的痛苦,幫助我們走得更遠。比如堅持一個鍛煉星期就可以滿足自己一個小心愿,這樣把習慣和令人開心的事聯系在一起,大腦就不再抗拒鍛煉了。當我們慢慢看到習慣帶來的美好結果時,我們就不用再依賴獎勵了。
05? 記錄與追蹤完成情況
其實成功才是成功之母。當我完成一天所有的工作,驕傲地在to do list 上打勾時,特別有成就感,那天晚上能滿足地睡一覺,第二天充滿力量。養成習慣也是一樣的,當你把每天完成的挑戰記錄下來,別小看這個簡單的動作,它會產生神奇的力量。首先它能激勵你不斷向前、突破。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防止遺忘。微習慣幾乎不存在難度,沒做到更多的時候是因為忘記了。
作者建議在日歷上打勾,來記錄和追蹤每天的完成情況。每天一個勾,連接成一個習慣鏈條,不要讓它斷掉。你可以用電子化日歷或記錄軟件,也可以用傳統的日歷。數字日歷更方便,但是作者認為親手打勾更有儀式感。他本人就在墻上掛了一面大大的打滿勾的成功日歷。
06? 微量開始,超額完成
很多人有跟我一樣的擔心,每天寫50字,就能成為一個作家嗎?雖然作者說,你不會真的每天寫50字的,但是我自己是啥樣,心里還是有點數的。作者再次為我們放下顧慮,他說,在執行微習慣的時候,90%的時候他都是超額完成的。經常一動筆,就洋洋灑灑寫了4000字。其實我們都知道,萬事開關難,一旦開始,往往水到渠成。
微習慣的另一個魔力在于它能激發動力。就像吹動風車轉動的風,風車自己就轉動起來了。只是趴下去做了一個俯臥撐,一不小心做了10幾個。
07? 服從計劃安排,擺脫高期待值
當我們經常超額完成任務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掉入這個陷阱,悄悄地提高了目標。從原來的一個俯臥撐變成50個。作者提醒我們千萬不要這樣,這違背了微習慣的初衷,會帶來負擔和壓力。怎樣避免呢?你可以提醒自己,目前這些令人興奮的成績正是每天定的小目標取得的。不要為每天寫50字而愧疚。我們的重心不是任務量,而是如何堅持下去。
08? 留意習慣養成的標志
健身房那些壯漢不是靠意志力在鍛煉,是習慣使然。如果突然不去,他們反倒不自在。所以最后一步就是確認你是否養成了這個習慣。
怎么判斷呢?
代表行為已成為習慣的信號有:
● 沒有抵觸情緒:做這件事的時候,不必經過太多的痛苦掙扎,機械的去完成。
● 常態化:做這件事情,不再需要理由,反正就是習慣了。不管情緒如何,你都會自動地去完成他,就像每天刷牙一樣。
● 身份標簽:你認同這個習慣,樂意用這個習慣為定義自己。比如可以信心十足地說“我常看書”或“我是個作家”。
在傳統的習慣養成中,我們太依賴動力的力量,不懂得合理分配意志力,所以經常失敗。
在養成習慣的路上,面臨兩個最大的困難:難以開始和堅持不下去。微習慣幫你掃清了這些障礙。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微行動大大降低了開始的難度,行動過程中,激發動力和收獲成就感,耗費的意志力極少,無需太過掙扎就能愉快地堅持下去;微量開始,超額完成,最終累積成扎實的成就。
微習慣就像星星之火,看似微弱,卻一發不可收拾,最終發展成燎原之勢。一旦開始,就停不下來。現在就寫下一個微計劃吧。
習慣塑造人。西方有一句諺語:“人一過了三十歲之后,留下的只有習慣”。伴隨一生的好習慣,讓我們成為美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