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書,點亮前行之路~
//思考 - 明智 //
案例9A 成本中心管理的混亂邏輯
為了安全感,為了目標實現,人們似乎總在追求確定性,盡管明知未來一定會發生變化。
對未知存在的恐懼,可能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它不在人們可控的范圍內。但并不意味著,我們毫無辦法,被未知牽著鼻子走。
所以人們通過回顧歷史來總結經驗教訓,提煉精華為今后所用;同時,對未來的趨勢做出預測、評估、規劃,并且制定規則來保駕護航。
迪士尼策略
為了保障目標實現,人們會制定政策、制度、規劃、方案來盡可能促進目標可實現、可操作、可衡量,人們用各種方式來評估,“迪士尼策略”就是其中一種。
我們在教練中常常用到:分別站在夢想家、實干家、批評家的角度來看待,我們會發現每個角色各有價值、缺一不可。
夢想家——人們憧憬美好的遠景、目標、更好的自己,更高質量的生活,振奮人心,帶來生命的希望!
實干家——將夢想家的愿景轉化為現實,邁出堅實的步伐,戰勝無數困難、應對無數挑戰、堅持不懈,走向成功的人!
批評家——審視、評估、洞察、備案,查缺補漏,抵御風險,轉危為機!
系統視角——抽離地站在系統、整體的高度看世界,整合內在、外在的資源,總攬全局,考慮長遠的發展!
您用過嗎?
新的增長引擎
如何理解和應用財務報表?如何發揮財務的價值?
當組織發展發出新的業務枝芽,它是幼嫩的,需要保護的;需要用盈利單位的利潤來扶持才能存活。
在投入期,財務赤字在所難免,我們有多少承受力?如何平衡贏利單位和非贏利單位的關系?
方案一:提前綁定利益相關者,共享利益
綁定利益相關者,共擔風險!當幼芽經歷了初創、茁壯成長,經歷了風雨,扭虧為盈的時候,吃水不忘挖井人,與相關單位、關鍵人、組織共享盛宴!
方案二:......
案例9B 灌輸計算
財務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為了報表漂亮?為了數字準確?為了開源節流?為了體現業績?
基業長青的企業通常將目光更多地投入:
——如何通過投資獲得更佳的投資回報,并且長期堅持不懈!它們經歷探索期來為投資排序,平衡各個發展階段的核心關鍵,有所取舍,割掉部分既得利益,聚焦在未來的持續增長點,實現組織迭代!比如 蘋果、IBM、華為......
可惜很對企業還停留在短期利益的驅動里,比如:人才培養中的管培生計劃,世界知名的企業都會長期堅持做這些人才培養項目。他們不知道管培生培養成本高、流動率高嗎?為何他們依然選擇堅定不移地推行呢?
因為他們更加看重這些項目的價值,這些組織視人才為資本,而非成本;認知和格局決定了思維高度和視野,從而決定取舍,導致了行為和結果的差異!
看重什么,什么就會被無限放大!
多角度評估
從財務角度,會計角度,領導者角度,下屬的角度,教練的角度看待相同的事物,通常得出差異化的結論,所謂的整合并非1+1+1=3這么簡單。前提是:組織想要什么!
突破及情境智力
領導者通過不同的方式與下屬溝通,比如: 引導、教練、培訓、輔導......任何方案的有效性都離不開情境,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標準答案!
很多人還停留在這個怪圈里:傳統的教育導致的后果之一就是對權威的幻想、理想化和盲目崇拜,期待權威給一些現成的、標準的答案,實際并不存在,以往的經驗固然可貴,但并不代表今后仍然有效!
所以,主動變革、引領變化的敏捷組織通常成為行業的佼佼者,它們在變革中越練越強;而“舒適區”的組織如果沒有國家特殊的保護措施,早就被吞并或覆滅了。
西德的教練評估
案例中的西德作為CFO在踐行中提升他的教練能力,事實上,他取得了部分成功:
1)與下屬建立更緊密的鏈接,增強信任和粘性
2)思維碰撞、形成共識,為以后的合作打好基礎
3)教練過程中,人們比平時更加敞開心扉,更容易了解團隊的思維動向,真實想法,減少內耗,提升團隊凝聚力和向心力
4)西德用了7次嘉許,鼓勵下屬繼續拓展思維,而不是簡單的唯命是從;他和組織需要的是智囊團,不是只知道執行的“機器人”
— 馨玥教練的讀書筆記(ICF PCC)
2020.12.16發布于上海 四季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