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豆瓣評分8.4,一本可以幫你少走彎路的經(jīng)典
文/翠西愛寫作
歷史上有很多關(guān)于名人讀書的故事,其中聞一多先生“醉書”的故事特別好玩。
據(jù)說在他結(jié)婚那天,所有親朋好友都已經(jīng)登門賀喜,迎親的花轎也快到家了。可是這時卻偏偏找不到新郎,害得大家趕緊東尋西找。最后竟然在書房里找到了聞一多先生。當(dāng)時,他沒有換新衣,手里卻捧著一本書看得入迷。
聞一多先生為什么能夠如此熱愛讀書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很享受醉在書中的那種奇妙的感覺。
相反,很多一提起讀書就頭疼的人,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根本享受不到讀書的快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沒有真正掌握讀書的方法技巧,從而會產(chǎn)生一種看不懂、看不進的挫敗感。
有句話說得好:“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方法和套路的,只要掌握了規(guī)律,執(zhí)行起來就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讀書也是有技巧可循的,市面上也有很多教你閱讀的書籍。
其中,最有名的是《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經(jīng)典。它通過教我們?nèi)绾问炀氄莆账膫€閱讀層次,從而快速提高讀書效率,獲得心智的成長。
這本永不褪色的經(jīng)典書籍由美國作家查爾斯·范多倫和莫提默·艾德勒共同完成。它已經(jīng)出版了80年,一直以來都是暢銷榜的常客。無數(shù)人讀完這本書后受益匪淺,不僅刷新了閱讀認(rèn)知,而且在閱讀的路上少走了很多冤枉路。
01 做個主動閱讀的人,才能真正獲得心智成長
你是否一讀書就昏昏欲睡,毫無精神?
你是否一讀書就只想玩手機,無法聚精會神?
你是否總是有無數(shù)個讓自己不想看書的借口?
以上問題時常困擾著很多人,以致于我們一年到尾都讀不完幾本書。
其實,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
那就是,要帶著一種功利心去讀書。在書中,作者認(rèn)為我們無法保持一顆清醒的腦袋去讀書,最重要原因就是沒有明確的閱讀目標(biāo)。
很多時候,我們拿起一本書就開始從第一頁開始看,卻從來沒有想過為什么要讀這本書?
于是,我們讀著讀著就神游了,或者今天讀一點,明天就早已把它忘得一干二凈,什么收獲也沒有。
這樣的周而復(fù)始,會讓我們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挫敗感、失落感,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于是,越來越不想看書,越來越看不懂書,自己見識眼界等也日漸變窄。
其實,人是一種功利性動物,只有當(dāng)你的付出和收獲成正比時,我們才會越來越喜歡做這件事情,讀書也不例外。
所以在書中,作者提出了一個解決辦法,那就是你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提出四個基本的問題。這既是主動閱讀的基礎(chǔ),也是我們進行有效閱讀的必經(jīng)之路。
這四個問題包括:第一,了解整本書總體講了什么?第二,明白書中每一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并且清楚它是怎么表述的?第三,帶著一種批判性的思維去看書,考慮它講得是否有道理?第四,關(guān)聯(lián)到現(xiàn)實、自己的身上,思考讀完這本書能夠給我們帶來什么改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創(chuàng)造始于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有找到獨立思路的可能。”
讀書也是如此,如果我們能夠在讀書之前思考以上四個問題,就能夠時刻提醒我們要帶著問題去閱讀,去書中尋找答案,而不是漫無目的地翻頁,直到最后看完了依然不知所云,一無所獲。
閱讀一本書,應(yīng)該就像是我們和作者在進行一場對話。要像電視上的訪談節(jié)目那樣,主持人和嘉賓一問一答,最終完成一場對話,才能有收獲、有看頭。
都說,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那是建立在有效的閱讀之上。所以,如果你想要通過讀書突破自我,那就必須得先做一個對自己有要求的閱讀者,至少要能夠帶著以上四個問題去閱讀一本書。
02 檢視閱讀,快速提高我們的閱讀速度
我們常常很羨慕那些博聞強識的人,他們眼界寬,思想深,看問題精準(zhǔn)狠,仿佛就是一部行走的百科全書。這樣的人一般閱讀量都非常大,他們看書多且雜,而且速度還非常快。
比如,臺灣文案天后李欣頻,平時工作非常繁忙,但是她依然能夠保持每天讀一本書的頻率。這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實很簡單,她說:“我看書很快,拿到一本書,我只需要尋找到書中對我最有用的那句話就已經(jīng)足夠了。”
是的,讀書很多時候不是要求我們一定要記得書中的全部知識,而是要求我們能夠從一本書中得一些收獲就夠了。這些收獲可以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一些對事物的看法,甚至僅僅只是一句話也很值得。
因為書籍對人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也許就是一句話,都可能對我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造成深遠又長久的影響。
因此,只有當(dāng)我們的閱讀量大到一定程度時,我們才能從不同的書籍中汲取不一樣的營養(yǎng)成分后,才能像一顆種子那樣開花結(jié)果。
那怎樣才能使閱讀量變大呢?書中提到的第二個閱讀層次-檢視閱讀,就是一種非常奏效的技巧。
檢視閱讀包括略讀和粗淺閱讀兩個步驟。
讀完這一部分會刷新你的認(rèn)知,那就是并不是每一本書都值得從頭看到尾。
很多人拿到一本書,總喜歡從第一頁開始看,然后逐字逐句閱讀,生怕錯過每一個細節(jié)。
這樣做的結(jié)果差強人意。第一,你的閱讀速度會很慢,很久都讀不完一本書;第二,你的效率會很低,讀完之后也沒能抓住這本書的精髓。
然而,通過實踐檢視閱讀的兩個步驟,卻可以讓你受益匪淺。
步驟一:略讀,是指拿到一本書之后,先把這本書的封面,序,目錄,前言,后記等翻看一遍。然后再摘取和主題有關(guān)的幾個章節(jié)段落進行快速閱讀。
步驟二:粗淺閱讀,是在完成步驟一的基礎(chǔ)上,從頭到尾快速讀一遍,謹(jǐn)記碰到不懂的地方,千萬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
這樣讀一遍之后,我們就會對整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故事梗概有個大致理解。接下來再進行二刷的時候,就會更加容易專注在對我們有用的地方。
所以,檢視閱讀就是一種在有限的時間里充分了解一本書的藝術(shù)。它是一種訓(xùn)練有素的快速閱讀。但不僅僅只是閱讀速度快,而是要求我們要根據(jù)不同的書,選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目標(biāo)去閱讀。
03 分析閱讀,精讀一本好書,才能獲得實質(zhì)性的改變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什么樣的書值得我們一讀再讀,多年后依然還要拿出來反復(fù)讀呢?答案是,各類經(jīng)典好書。
經(jīng)典類書籍常常經(jīng)久不衰,無論誰閱讀它,都能夠從中受益匪淺。因此,我們在閱讀經(jīng)典時要更加用心,把它讀透、讀精。而書中介紹的第三個閱讀層次-分析閱讀,就是一種適用于閱讀經(jīng)典書籍的超級好方法。
分析閱讀包括四個階段,接下來我們一一進行闡述:
第一個階段,要求我們弄懂一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這一部分包括四個方面:
首先,要迅速說出這一本書的種類,比如它是虛構(gòu)類書籍,還是非虛構(gòu)類書籍?
其次,通過前面介紹的檢視閱讀方法進行粗淺的閱讀后,用一小段的話總結(jié)這本書的內(nèi)容,盡量言簡意賅。
第三,略讀一遍后,把其中重要的章節(jié)按照內(nèi)在邏輯關(guān)系列舉出來,同時把全書以及每一部分的大綱羅列出來。
最后,要搞清楚作者寫這本書要探討一個什么樣的問題?
按照以上幾個規(guī)則進行閱讀,我們基本能夠?qū)⑦@本書的大致內(nèi)容做個梳理,腦海中對它會有個比較清晰的認(rèn)識。這非常有助于我們繼續(xù)進行下一步的深入閱讀。
接下來,分析閱讀的第二階段,要求我們?nèi)ド钊虢庾x書中的重要內(nèi)容。
首先,找出書中關(guān)鍵字,從而弄明白作者在這本書中想要探討的最主要問題。
其次,找出重要段落,然后從中尋找能夠代表作者思想的主旨句,進一步深刻了解作者要表達的主題。
第三,知道作者的論述是什么,找出相關(guān)句子,重新進行梳理邏輯。
最后,確定作者在書中已經(jīng)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沒有解決。
分析閱讀的最后一個階段是,要帶著一種批判思維去看待這本書。
在不同人的眼中,任何一本書可能都會有不完美的地方。作為讀者,我們可以批判,可以指出書中的各種不足。但是一定要謹(jǐn)記,不要為了批判而批判。在對一本書做出各種評論時,一定要有理有據(jù),說服自己的同時也要說服他人。
讀完《如何閱讀一本書》,終于知道為什么自己以前的讀書效率那么低,為什么總是無法專注閱讀一本書。
如果你還在為閱讀而煩惱,那么一定要仔細看完這本經(jīng)典之作。它不僅能夠刷新你的閱讀新知,還能帶你在閱讀的路上少走很多冤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