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必須要做完”,而是“我可以往前走一步”。
“必須要做完”正是對我產生拖延狀態時在腦海中揮之不去的一句話。雖然可以督促自己把事情做完,但是那根緊繃的神經往往在沖刺結束后斷掉,在一天的后半程毫無精氣神,只能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刺激大腦神經來恢復,而這種刺激通常來說就是指刷短視頻、玩游戲,等到了放下手機已經是下半夜……
我們往前跑的意義不是為了跑多遠,而是為了往前跑的每一步。這種慢慢積累的過程,自然比口吞大象的心態要更加平穩:只是往前邁出每一步,也就不會有因為目標設立過大而造成的壓力了。
不是走馬觀花,嘗試過度學習
這篇短文即是“過度學習”的產物。以前通常完成一項任務如果番茄鐘還沒結束,我就會關掉它,下一個任務再開啟??稍凇斗压ぷ鞣▓D解》中作者給出了不同的見解:
不要在番茄鐘進行的過程中切換活動。如果番茄鐘進行一半,你當前的工作已經完成,就用剩下的時間進行“過度學習”。例如我提前做完事情后,就會再回顧一下所做的或重復一下所學的,看看剛才的工作是否可以改進,或看是否能透過字里行間發現新結論……直到番茄鐘響鈴。
深以為然。很多時候訓練往往不是一遍就結束的。既然還有一點時間,為什么不把剛剛做的筆記再看一遍,還有時間的話,何不再輸出一下?與其等待下個番茄鐘啟動,不如趁熱打鐵。
最好的休息:淺眠一會
在工作學習的間歇我們都會干什么?
我先來:我會瘋狂的刷手機,把剛剛25分鐘錯過的所有信息利用這5分鐘立即補上,趕緊回復。然后在5分鐘鬧鈴響了以后才依依不舍地回到專注狀態。
這么看,仿佛休息的五分鐘才是我的“專注時間”?(笑)
相信正在閱讀的你或多或少也有這樣的壞習慣。本質上來說,專注的意義是為了高效干成一件事兒,而干成一件事情需要耗費我們大量的注意力和精力,當一個番茄鐘結束時我們的注意力已經處于干涸狀態,倘若繼續回復消息,那就是“連續作業”了,這就與5分鐘間歇的意義南轅北轍了。
書中提出的理想間歇竟然是:淺眠一會。不過這也在情理之中,比起通過走路喝水轉移注意力,不如之間讓大腦休眠一下,什么也不想,恢復精氣神,靜待下一個番茄鐘去全力以赴。
有機會的話,歡迎你下次也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