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過太多勵志公眾號說三流的學歷如何獲得一流的工作機會,或是三流的資歷如何獲得一流的人生經驗,或是三流的原生家庭如何營造一流的核心家庭。 但是從來沒有人告訴過我們三流和四流的區別。人生到三流已經是窮途末路了吧,誰也沒想到還有更低一層的可能。 那什么是四流呢?
又是四重奏給了我一個新的認識,說四重奏是《馬男波杰克》的,不是沒有道理,但是我卻覺得遠沒有馬男那么喪,而是還原現實。。 按臺詞中所說的,如果三流的演奏者有志向的話就只能是四流的了。 初聽來和我們的認知完全不符。?
總結三流音樂經紀人所說:一流,總是能按照客戶需求工作;二流,總是能盡自己最大努力;三流,總是能開開心心地完成工作;四流,與三流無異,但比三流多出一份志向;四流指的則是那些空有志向的平庸者,既做不到一流般出類拔萃,也做不到二流般全心投入的人。一個三流,要想躋身一流二流之際,除了某些時代原因,但也要考慮個人奮斗。這個有志向不能是空有志向?不管你有沒有志向,只要能滿足客戶需求,你就是一流;只要能盡自己最大努力,你就是二流;做不到前兩點,只要你能開開心心享受工作不怨天尤人,你也還是個三流,只有當你三點都做不到,只是憑空多了個志向的時候,你才是個四流啊!
這個邏輯非常合理,不是我們平時看到的毒雞湯,而且是政治正確的典范!在編劇看來,無論人是得先有志向還是先有行動,但如果只有志向沒有行動還不開心享受工作,那就妥妥的只能被稱為四流的了!
四重奏托別府弟弟的福,有機會與著名鋼琴家在演奏大廳共同表演,但是經紀人卻要求他們不能真拉。 四人陷入了矛盾之中。最后又是阿卷表演的一席話讓他們堅持表演,而非任性出走。那句“認清現實,以及與社會脫軌的現狀”也是大多數初入社會的人的寫照——因為還相信夢想相信自己實力,相信自己可以證明自己,但往往現實并不那么容易,自己也并不會輕易被認可接受。可是對于四重奏來說,為了實現更大的夢想,他們必須先找一個平臺,不管這個平臺現在看來是否是最佳的,他們都需要一個可以被更多人看到的平臺。因為那是機會,錯過了就不知道要等到何時,所以阿卷才勸說去表演,畢竟如果真的就那么堅持自我,一定要真拉,那么他們可能一輩子就只能在餐廳或者婚禮上演奏了。而這個站在演奏大廳的工作機會如果不是別府的弟弟,如果不是因為別府家庭是音樂世家,他們根本就不可能接觸到。所以這就是現實,是卷所認清的現實。
盡管不甘心也不得不承認,對于大多數普通的中流的人來說,要想出人頭地找到更多的機會,一味追求自己的夢想,而不知變通或是妥協幾乎是不可能的。人際關系、社交、了解受眾的需求而非自己喜歡的很重要。所以當我們按出名程度或人氣來劃分一二三四流時,有志向的,也就是一根筋不變通的那一類,自然就成了末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