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標題很吸引人,我在上學期間是以刻苦著稱。一路學過來,而考研的經歷也正好是作者書中所說的那樣,刻苦后放縱,然后自責焦慮,進而失去進一步堅持的勇氣。當時只是覺得自己不太適合自學,現在看來找到原因了,那就是不知道刻意練習四要素:
刻意練習四要素是:定義明確的目標、極度的專注、有效的反饋、在拉伸區練習。
有效的學習需要極度的專注,專注需要消耗精力,所以如果太刻苦,舍不得休息,就會造成精力消耗嚴重,無法持續,并且長期在痛苦中堅持,相當于一直在困難區苦苦掙扎,加上得不到有效的反饋,自然很容易一瀉千里,逃回舒適區而不作為。
一個真正的自控高手,不是一個只知道沖刺的人,而是一個善于主動休息、保持平衡的人。高效學習的科學行為模式是:極度專注+主動休息,而具體方法就是“番茄工作法”,先極其專注的工作25分鐘,然后休息5分鐘,如此循環往復。這25分鐘只是一個參考標準,其實就是個人的疲勞邊緣。只要到達了疲勞邊緣就要主動停下來,這個很重要。
這里我想談談自己的體會。
很慶幸自己兩年前開始學習易效能時間管理,通過學習我逐漸做到了家庭個人工作的平衡,做到了精力管理,做到了明確目標,葉武濱老師也是非常推崇番茄工作法,培養一事專注的習慣。兩年過去了,確實有了很大的收獲。
首先,從精力上看,我養成了早睡、早起、午休和運動的習慣,規律的作息和適量運動,讓我的身體狀態明顯好于兩年前。
其次,通過梳理自己的愿景目標,明確了自己需要聚焦的目標,于是開始練習要事優先,不再把精力隨便浪費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
再次,通過培養一事專注,運用番茄工作法,我現在做事的效率確實比以前提高了不少,特別是工作的時候,開始一項工作就設置一個番茄鐘,然后很快就能進入狀態,等鬧鐘響起就主動休息。通過這兩年的訓練,我發現自己的專注力有大幅的提升,我不太擔心環境對我的影響,不論在嘈雜的人群,人多的場合,我都能找到自己要做的事,并且目標很明確,抓緊時間迅速進入狀態。這一點確實是以前備考的時候不具備的,如果二十年前我就學習到了這些認知和方法,我想考研和考注會都不會失利吧。
所以,終身成長何等重要,現在學到也不算晚,學了就用,余生依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