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聽課,總覺得別人同樣一堂45分鐘的課,可呈現的內容卻很多,而我一節課感覺還沒講啥就下課了,課堂效率很低,反思一下為什么。
今天講的是竺可楨的《大自然的語言》,這一課的教學計劃按照課后練習題的步驟講解。課后第一個問題是什么是物候。因為這是是一篇事理說明文,我想讓學生明白事理說明文的說明順序。采用倒推法讓學生明白課文是怎么一步步引出物候的。在1—3段課文處理中我一邊引導一邊講解,試圖讓學生思考并回答,可是講著講著就講多了,生怕學生不理解,反復講,啰里啰嗦的,語言也不簡練,甚至說了些廢話。就這三段內容就耗去了我一節課的時間,感覺效率太低了。
以后上課的時,我要先設計并落實好各教學環節,講課時語速放慢,想好再說,所講內容盡量不重復,語言力求簡練。而且設計有價值的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讓學生互動起來。這樣可以有效提升講課的效率和學生學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