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拱一卒,第15天
身邊經常看到很多人做事情,被一場激情的演講、或者一個朋友的激勵、或者突如其來的任務指標,在這些因素的鼓舞下,往往一開始都信心滿滿,每天爭分奪秒,一刻都舍不得休息,覺得在不久的將來就要做成某一件大事。
但是大多數堅持不了一個月,就會疲軟,甚至,只要一停下來,就會立馬想要放棄,整個人的狀態如同瀉了氣的皮球。
為什么會這樣?
01
學會主動休息
這種長時間高強度負荷的狀態,對自己來說也是一種消耗,一旦達到某個臨界值,就會讓人崩潰。
真正的高手在學習時,從不過度消耗自己,只要感到精力不足,就停下來主動休息,這反而是他們的精力能夠迅速的回到正常水平。
任何事情都需要循序漸進的發展,不要妄想通過一次努力就達到想要的結果,通過多次循環,在自己的舒適區進行拉伸,逐步擴大舒適區,才有可能接受后面越來越多的挑戰。
就像一場馬拉松比賽一樣,有經驗的運動員都不會一開始就拼盡全力去沖刺,畢竟賽程足夠長,比的一定是耐力。
而在比賽過程中,都會將每個賽段進行劃分,以一個個的小目標來完成,中途還有一些補給站,可以用來短暫的休息,讓身體得到緩解。
如果一直處于緊繃狀態,基本沒人能扛得住。
02
高效的番茄工作法
很多時候我們也是被外界環境逼著進入了高強度的工作狀態,因為一旦放松就會被身邊的微信,抖音短視頻,某一個電影所吸引。
其實這都是人的天性,幾乎每個人在忙碌一天回到家,第一時間都是想躺沙發上瞇一會,啥也不做,啥也不用想,這也是一種休息的狀態。
但由于誘惑太多,很多時候,會被外界的信息所吸引,一沉迷就是一小時甚至幾個小時過去。
回頭來看自己早前的計劃,才發現,什么也沒有做,這時候又會產生負罪感,于是就會強迫自己,在刻苦一點,在努力一點。
番茄工作法:先極其專注的工作25分鐘,然后休息5分鐘,如此循環往復。
這個方法能有效平衡這兩者的狀態,很早以前就聽過,當時沒有在意,現在重新回顧,并開始實踐以后,發現效率提高了很多。
因為我們保持專注都是有時效性的,沒有一個人能夠讓自己一直保持專注,這是很難的事情,一個時間段內,一個事情越到后面,越容易分心,當你分心以后,效率就會大打折扣。
從開始寫日更這半個月來,感觸很深,剛開始就是一刻不停的想把文章寫出來,可是越到后面越容易拖,一直在電腦面前猶豫糾結,甚至分心去回復信息,一邊寫一邊玩的狀態,使得時間越拖越長,總要花個4個小時才能打磨出來。
后來慢慢實踐這個番茄工作法,寫到25分鐘就停下來休息一會,去陽臺看看夜景,吹吹風,然后回來繼續寫。
這樣能夠更快的進入狀態,也不會浪費時間,寫作的效率也就更高了,現在基本用兩個番茄工作時,就能大概寫出一個文章,然后再用一個工作時,進行調整、潤色、排版,就算基本完成了。
想讓自己的精神狀態保持高位,并達到高效率的產出,學會主動休息,不讓精力枯竭,隨時調整自己,才會拿到想要的結果。
以上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