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 同化學習原理給教育工作者帶來的啟發
同化學習原理帶給我的f啟發:
1. 以前遇到不會的內容,就有點犯怵,覺得好難。現在遇到問題會想到同化中所講的原有知識固定點,努力尋找大腦中的錨樁,來固定新知識。
2. 培養學生的思維,促進思維的發展,其實就是促進學生自己去吸收固定新知識。之前對于如何培養學生思維,如何提問,沒有理論支撐,沒有可供操作的方法,現在腦海里會想到老師ppt里面的那幅圖,去了解學生的原有知識。
3. 如果再遇到有學生不會做題,聽不懂講授內容等類似問題,就明白應該從哪里入手了。
4. 同中見異和異中見同,讓我很震撼。之前知道學習需要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聯系,但是頭腦里會有個問號“如何建立聯系呢”,老師用八個字概括了出來,我覺得很形象具體。
老師說:
有時回顧總結不一定好,如果能跳出來客觀如是的看到共性,是有價值的。如果回顧和總結是對自我的不斷批評,則會變為自我焦慮的源頭。真正的反思應該是看到問題的共性規律。
你是否能夠讓學生看到他們自己的思維過程,很重要。如果不斷引領學生看到思維過程,價值更大。
PPT內容
1. 早期的知識埋藏
一個好的老師可以在第一節課鋪墊一個內容,在第三節課激活一個內容。腦規律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刺激在第二個情境出現的時候,大腦會興奮。
人的一生都在為未來做知識埋藏。
根據知識的雙重編碼,早期的知識埋藏既要有形象編碼,也要有抽象編碼。所以早期的知識埋藏要做兩件事,第一件事是陪孩子充分的玩耍,不要僅圍繞書本。第二件事,跟孩子讀書,培養孩子愛上閱讀。閱讀是獲得規范詞句的重要通道。同時,在知識埋藏時要注重孩子的認知規律。
2. 給孩子時間充分的咀嚼知識
埋藏知識就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的原有知識固定點。咀嚼知識的過程就是等待孩子自己完成同化。
我們在教學中,是把教學指向知識?還是指向思維?
3. 培養學生自己總結規律,解題方法。即訓練學生異中見同的思維。
第七部分? 同化學習原理對自主學習課堂的啟發
閱讀文本是最好的學習力
找聯系:
每一句與原有知識的聯系
句與句的聯系
句與標題的聯系
標題與標題的聯系
標題與本節課核心的聯系
每一節與每一節的聯系,每一節與每一章的聯系
把這些目標轉化為問號,促進學生自學。
第八部分? 同化學習原理對自我認識提升智慧的幫助
覺察自己、找到共性,再度覺察修改程序
第九部分 善用心理學原理
語言上弱化心理學概念
任何新的概念都會增加學習者的負擔。學習概念的目的是讓我們看到人的思維過程內在運行的規律是什么。當我們知道了內在運行過程,就可以把握這個教學進程,觀照學生的思維過程,能促進學生思維的良性發展。因此,我們不能在課堂上用這些詞。
重要的是,行動上要強化心理學概念。
帶著覺知觀察自己觀察學生尊重規律。
給我的啟發:
這部分內容不是去記住多少概念,而是帶著覺知在工作生活中的運用。
始終帶著第三只眼睛如是的觀察自己,觀察自己思維的過程,觀察自己的行為,帶著覺察去工作生活,才能發現行為背后的思維方式。我覺得自己還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