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學習障礙,很多人都會說:“那就是笨嘛!”“那就是不用功嘛!”其實,事實比這復雜得多。我們應該更全面、客觀地認識學習障礙,這是對孩子們的公平對待,也是創造更友好的世界的需要。
澤小童編輯部翻譯整理
如需轉載,請聯系澤小童
1968年,羅伯特·羅森塔爾和蓮娜·雅各布森在小學教室里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告訴老師們,一項特殊的測試顯示,某些學生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會表現出智力上的突飛猛進。
事實上,那些被貼上“優等”標簽的學生并不是經由測試選出的,而是完全隨機選的。然而,當8個月后所有的學生接受測試時,被選中的那些學生在智商和學習成績上的進步竟然真的明顯高于其他學生!不知何故,教師對某些孩子會比其他孩子表現出更多智力發展潛能的期待,似乎變成了現實。
這樣的效應通常被稱為自我實現預言。你給某人一個標簽,對他們抱有一定的期望,然后,你會發現他們真的沒有辜負你的期望。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被貼上標簽的孩子都不知道這些期望的存在,他們依然很容易實現被賦予的期望。
在隨后的研究中,包括對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最初研究的詳細闡述,揭示了老師對“優等”學生的行為與對其他學生的行為不同——這很可能是導致學生變得優秀的原因。老師們對“優等”學生更熱情,給他們更有挑戰性的任務,給他們更多的時間來回答難題,并更多地注意和鼓勵他們自發的努力??傊?,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老師們都為“優等”學生創造了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
在這些實驗中,學生們因為受到的對待而形成了更好的自我概念。他們開始認為自己的學習能力變強了,這就讓他們更加努力地學習,以實現這種自我認知。
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學校的世界里,很多孩子被貼上的標簽不是“優等”,而是“學習障礙”。而且通常不只是老師知道孩子們有什么標簽,孩子們自己和他們的父母也知道。
那么,如果一個積極的標簽可以提高學習成績,那么一個消極的標簽又會有什么作用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了解DSM-5(美國精神病學協會的官方診斷手冊)中介紹的特殊學習障礙(SLD)。
如何定義SLD以及如何打標簽?
根據DSM-5中的定義,特殊學習障礙是一種具有生物學起源的神經發育障礙,它是認知水平異常的基礎,這種異常與該障礙的行為跡象有關,這些行為跡象表現為難以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技能。具體又包括閱讀、寫作和算術方面的困難,通常分別被稱為閱讀障礙、書寫障礙和計算障礙。
根據DSM-5,確診特殊學習障礙的人必須明確表現出嚴重的學習困難(在相應年齡段中的考試成績在倒數7%),而且不涉及智力低下、后天腦損傷、沒有經歷過常規教學的因素。
盡管不少人認為特殊學習障礙是由大腦缺陷造成的,但事實是,幾乎沒有證據支持這種說法。
一些腦成像研究報告顯示,大腦差異與特定學習障礙的類型有關,但研究之間缺乏一致性,對于可能涉及哪些大腦區域還沒有共識。在一篇2019年的綜述中,彼特森和安薩里指出,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與學習障礙相關的局限性神經缺陷:“任何SLD是源于大腦差異的說法都只是假設,從來沒有人通過大腦掃描被確診?!?/p>
某些特定的認知缺陷是所有學習障礙的基礎的說法也被研究削弱了。2020年的一項研究指出,一個關于閱讀障礙的普遍說法是,其核心問題在于感知基本語言發音之間差異的能力,但研究沒有為這一說法提供一致的證據。目前,被診斷為閱讀障礙的人唯一的行為共同點只是他們不擅長閱讀。
學習障礙的標簽如何阻礙學習?
如果我們真的找到了每個被貼上學習障礙標簽的人都有的神經認知缺陷,如果我們真的發現可靠的治療方法,那么打標簽可能是有好處的,比如標簽會告訴我們該向誰提供治療。
然而,事實證明,打標簽并不會帶來好處,而且有充分的理由認為標簽可能會更多地阻礙學習。以下是一些打學習障礙標簽可能帶來的有害后果:
1.被貼上標簽的人可能會產生無助感。
像前面所說的那樣,很多言論聲稱學習障礙是由大腦缺陷造成的。雖然這種說法還沒有充分的根據,但是它不僅傳達給了老師和家長,而且也傳達給了被貼上標簽的人。這很可能會讓被貼上標簽的人感到一種無助感,一種他們無法改變現狀的感覺。
被貼上標簽的人可能會接受學校強加給他們的特殊教育計劃,但卻很難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適合自己的、和學校安排可能一致也不一致的最佳學習方法。諸多研究表明,與其他學生相比,被貼上學習障礙標簽的學生對自己學習能力的信心明顯較低。他們也更傾向于將失敗歸因于自身的不足,將成功歸因于運氣或自身之外的其他因素,而這種歸因方式會導致努力的減少,也會導致焦慮和抑郁。
2.被貼上標簽的人可能會被污名化,進而減少學習機會,降低生活質量。
2013年的一項大規模研究表明,與同樣表現差但沒有被貼上標簽的學生相比,被貼上學習障礙標簽的學生的家長和老師對他們的學業期望更低。
正如我們之前講到的羅森塔爾的實驗一樣,較高的期望會讓老師和家長提供額外的學習機會和鼓勵,較低的期望會適得其反。有證據表明,一些老師認為,無論老師做什么,那些有學習障礙的學生都不會有太大的進步,所以他們更有可能去幫助那些雖然成績也不好,但是沒有被貼上學習障礙標簽的學生。
3.這種標簽可能會讓幫助他們的嘗試變得適得其反。
埃德溫.埃利斯描述了試圖幫助被診斷為學習障礙的學生,卻可能會適得其反的做法。他指出,這些學生經常接受枯燥的、機械化的指導,這些指導的重點是練習記憶無相關性的內容或簡單的學習技能,而忽視了關注更有意義的內容。
我們的大腦天生就會對有趣的內容著迷,當我們對事情感興趣時,我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掌握一些比較簡單的技能。當課程變得枯燥無趣,這樣的學習機會就會大大減少。
許多讓孩子在家上學的父母發現,孩子最好的學習方式是全身心投入到那些對智力有挑戰的內容中去,而不是用簡單的內容侮辱他們的智力。其實,被貼上特殊學習障礙標簽的學生并不笨(學習障礙確診者必須達到正?;蛞陨系闹巧趟?,但他們經常被認為智商低,這可能會導致他們開始認為自己的智商真的不如別人。
4.這個標簽可能為學校的失敗提供了一個借口,從而阻礙了改革。
有學者懷疑,學習障礙的標簽更多是服務于學校的需要,而不是學生。
標準學校的運作基于這樣一種假設:所有正常的孩子都準備好了,他們將會在同一時間以同樣的方式學習同樣的東西。這種假設顯然是有問題的,但如果教育政策制定者承認它是錯誤的,他們就不得不徹底地改變學校的運作方式。
所以,學校一直試圖把所有孩子們都捏成相同的模樣,但是他們發現無論怎么使勁改變孩子,還是有些孩子無法適應這種做法。不過即使如此,他們仍不愿意承認是學校的做法有問題,而會說是孩子有問題。
也有一些社會和政府機構,讓學校可以通過給孩子貼上學習障礙的標簽而獲得額外的資金,這進一步增加了校方給孩子打標簽的動機。還有一些家長要求給孩子貼上學習障礙標簽,因為他們相信,孩子接受特殊教育項目的經歷會增加孩子最終上大學的可能性,而在進入大學后,標簽可能會繼續帶來特殊幫助。
總而言之,目前人們對學習障礙的理解還不夠全面,用簡單的標簽來概括一個孩子也過于草率。在未來,對學習障礙孩子的幫助與支持應該更多地考慮到孩子本身的情況,用更人性化、個性化的方法呵護他們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