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派閱讀筆記--《認知覺醒: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
開篇想先解析一下什么是“學習”。《說文解字》中錄學--覺悟也。習--數(shuò)飛也。
學是進行教育使其覺悟,而習是多次練習而變成能力。即平常我們講的“學習”并不是指“學了再復習”,就博主的理解,“學習”應該是“先學對自己有啟悟的知識,然后進行反復練習使其變成自己的東西”。
就想上圖的“習”字甲骨文,上面是一對翅膀,下面是太陽,意味著:鳥兒在太陽下練習飛行。所以我覺得,雖然想要個可以飛的掃帚或者拖把,但如果自己想要學會飛行,不通過實踐是獲得不了的吧,如果害怕烈日也是獲得不了的吧。所以從本文開始,讓我們以實踐角度去學與習,用知識+練習的魔法去嘗試控制我們的拖把!
實踐派閱讀筆記--《認知覺醒: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
模版------------------->
?主題關鍵詞:
?本章節概括:
?價值好句:
?啟發感悟:
?如何實踐反饋:
可以用在哪里:
上篇:內觀自己,擺脫焦慮
第一章 大腦--一切問題的起源
* 主題關鍵詞:
認識大腦;坦誠天性;知識幫助成長
* 本章節概括:
第一節:
大腦是個神奇的玩意兒,但我們知之甚少。根據Triune Brain理論認為按照進化論的觀點,大腦可劃分為本能腦(2歲,趨利避害)--情緒腦(12歲,急于求成)--理智腦(22歲,成熟時間遲,所以高級而弱小)。我們天生容易被本能和情緒所控制,但如何克服天性,甚至利用天性去幫助我們理智成長呢?
第二節:
首先要認識下我們的本能腦和情緒腦要是作妖起來,就會容易目光短淺,及時快樂。我們胸懷大志,想要做很多事,但又想馬上看到效果,一夜暴富,這樣的心理的終點就是--焦慮。日常中的焦慮主要分5種--deadline高壓,自我定位不清晰,不確定性選擇,外界環境煩擾,難度困苦畏懼。如何克服焦慮?
學習知識(明白萬事開頭難和發展螺旋上升)。----定位自己階段和位置。----想要什么并合理的預估未來。----行動時保持耐心+延遲滿足。
* 價值好句:
1 我們在生活中做的大部分決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緒,而非理智。
2 大多數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思考,其實都是在對自身的行為和欲望進行合理化。
3 要從既有的習慣中跳出來,最好的方法不是靠自制力,而是依靠知識。
4 人類的安全感源于獨特優勢,或能力或財力或權力或影響力。
5 耐心不是毅力的結果,而是具有長遠目光的結果。
6 改變量>行動量>思考量>學習量
* 啟發感悟:
我們天生容易被本能和情緒所控制,又或者說其實我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本能和欲望,欲望無限膨脹,也催促著我們去做更多的事情。如果要邁開這一步,1首先需要坦誠自己懶,自己菜的天性。2停止焦慮,分析自己要什么和能做什么。3向著目標,學知識+多實踐。
* 如何實踐反饋:
合適的學習方法:刻意練習。使自己處于拉伸區,不要讓自己太舒適,也不能猛然加大困難。
1背英語單詞。數量少可以逐步增加:今天50個,明天60個。難度上可以從六級變為雅思。
2背英語句子。難度上可以從口語化到復雜的句子。另外可以從只背,到自己看著中文翻譯,再比較和原文的差異。
3寫代碼。可以嘗試規定時間,以緊張感的形式催促自己。
延遲滿足:變對抗為溝通,賦予行動意義(學會哄自己,但不要騙自己)。
1賴床。“起床了中午就能吃豆腐”,但是如果沒起就一定不能去吃。
2床上玩手機。“醒了先起床,不去碰手機”,養成起床了再解決事物的習慣。
3學習不下去。“再學10分鐘吧”,“學到3點吧”,“至少把這段寫完”,理智腦不能輸!我們要與猴子多戰斗一會會。
簡書不定期更新,更多學習資料請關注。
公眾號:一只學生啊
小紅書:一只學生啊